七一社區        注冊

《母親邵華》連載之三:不辜負人民的信任

2013年12月18日14:5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進入圖書連載

 

1991年3月,五十三歲的母親被增補為全國政協第七屆委員會委員,走上了參政議政為國諫言之路。

面對黨和人民給予的崇高榮譽和信任,母親身上自然又多了一副重擔,多了一份責任。為了切實履行好委員職責,母親每年除了參加政協組織的活動外,還經常利用出差開會、探親休假等機會,深入部隊、農村、學校,特別是不辭辛苦深入老少邊窮地區了解群眾疾苦,傾聽人民心聲,積極宣傳政協的作用、地位和性質,廣泛開展社會調研,主動與黨內外各界人士交朋友。其中,許多提案被中央和有關決策部門採納。

在母親去世之后,有記者專程到全國政協辦公廳提案委員會調取了她長達二十年、連任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期間所寫的提案、建議。資料表明,在母親擔任七、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期間,寫出的提案、建議近百件,為國計獻策,為社情諫言,為民生鼓呼。其中產生社會效應、有分量的提案有六十余件。提案關注的內容從發展革命老區高等教育,到強化西部開發、加速國民經濟建設﹔從加大貧困地區鄉村兩級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扶持力度,到建設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從加快沙漠化生態治理,到加大扶持力度、打造全國最大鹼硝化工基地﹔從盡早建立中國國家攝影博物館,到建立中國自己的海外電視台……內容涉獵寬泛,針對性、可操作性強,而每一件提案的背后,都凝聚著母親大量的心血和付出。

此外,母親幾乎每天都接到來自全國各地大量的邀請函電,既有國家組織的大型社會活動,也有區域性或地方性活動。母親身兼數職,不可能做到有請必往,有函必復,但她總是盡可能地擠時間按時出席。

在母親的日記中,記錄著很多的社會活動,比如江蘇東海“水晶節”、內蒙古阿爾山海神“聖水節”、雲南的“世博會”、沈陽的“花卉節”、貴州“世界喀斯特首府論壇”,還有不計其數的座談會和文化藝術活動剪彩、評比、頒獎,當然,像香港和澳門回歸以及一些全國重點工程的開工和竣工儀式等,母親則是有請必到。

有時在時間和身體實在不允許的情況下,她總是認真地寫信說明原因或寫出書面材料讓人及時送到。盡管如此,她仍惴惴不安,總覺得有負於人,她深知對方邀請她,不僅因為她是一個女將軍、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更重要的是因為她是毛澤東的兒媳。那裡面藏著情、存著真、留著愛,也涌動著人民群眾對共同道德、共同理想、共同富裕的清清溪水,也是人民對共產黨一切為人民思想的高度肯定和無限向往。所以,母親每到一地,都十分注意向人民群眾學習,主動介紹自己家人在學習宣傳毛澤東思想方面的成績和動態,主動征求老紅軍、老八路、老英雄模范以及貧困地區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遇到了亟須解決的問題,她常常人沒回到北京,就打電話協調有關部門予以考慮,回到北京后立即找線索設法解決,當然,這也為她的提案增添了許多分量和特色。

全國政協2005年3月4日,母親將一份《關於確定我國國花的提案》帶到了十屆三次會議的分組討論現場。

由於她的提案採取了照片的形式,將美的內容和形式結合得恰到好處,獨出心裁又頗具新意,極具視覺沖擊力。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的“兩會接力站”專題節目則用《最“花”的提案》為題對此事進行報道,稱這則提案最“花”,不僅是因為以照片當提案形式少見,更是因為它的內容也是關於“花”的。這五幅照片分別是雍容華貴的牡丹、清逸幽香的春蘭、接天映日的夏荷、高潔清雅的秋菊、傲雪獨立的冬梅。

母親曾應邀擔任了中國花卉協會名譽副會長,作為花卉協會的一員,應當代表廣大花卉愛好者向政府進言。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把命名國花、市花作為國家象征、文化產業的有機組成部分。而我國名花遍地,卻因看法不一一直未能定下花名,這給世人多少留下些許遺憾。之所以把牡丹列為“國花”首選,因為牡丹是我國的本土花,栽種歷史悠久,花色品種多樣,在傳統文化上備受推崇,素以國色天香、富貴吉祥而名揚中外,本身寓意著吉祥富貴和欣欣向榮。而我國又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國度,東西南北氣候相差懸殊,因此母親建議:將春蘭、夏荷、秋菊和冬梅作為四季名花,作為扶持“國花”的綠葉,那樣,蘭、荷、菊、梅如眾星捧月,與花中之王的牡丹共同構成中華花卉的“五朵金花”。

作為一名愛花之人,母親堅持多年進行花卉攝影藝術創作,曾數次在全國花卉博覽會期間舉辦個人花卉攝影作品展覽。用在提案中的五幅攝影作品正是從她本人的佳作中精選出來的。在此之前,中國花卉協會還選用了母親多幅攝影作品,制作了紀念該協會成立二十周年的專題郵冊。母親的花卉攝影作品不僅成為她本人陶冶情操、審美創作的重要成果,也開始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

2006年,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日益臨近,“兩會”期間,母親再次提議盡快選定我國國花。為了加大提案的力度,增強提案的作用,這一次,她借鑒了目前攝影界流行的“影像劇場”等“照片秀”播放模式,精選出大量牡丹題材攝影作品,配以優美動聽的音樂,制作成多媒體演示文件。

3月6日下午,在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婦聯界聯組討論會會場,大屏幕、投影儀和筆記本電腦等演示設備在母親的精心安排下,早早地被工作人員准備就緒。到母親發言時,在場的委員不由將目光集中在母親和那些頗顯新鮮的演示設備上。

在大家好奇和熱望的目光下,母親首先宣讀了《關於建議盡快選定我國國花的提案》,再次提議“將牡丹確定為我國國花,將蘭花、荷花、菊花、梅花確定為春、夏、秋、冬四季名花”。隨后,她表示,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這份提案,她還從自己拍攝的花卉攝影作品中精選了部分牡丹題材的照片,通過多媒體手段演示,供大家欣賞。不一會,《牡丹之歌》的優美旋律便在會場響起,出自母親鏡頭中的百余種雍容華貴、國色天香的牡丹風姿,隨著大屏幕上的光影變幻,將大家帶到“一花一世界”的美妙境界之中。那風採各異的牡丹形象,通過攝影展示出無限的魅力,贏得了全場最熱烈的掌聲。短短幾分鐘的演示讓在座的政協委員們覺得意猶未盡,耳目一新,不少人隨即在母親的提案上現場簽名表示支持。在討論會之前,母親還將以前拍攝的近百幅菊花題材的攝影作品贈送給婦聯界的政協委員留作紀念。 母親的這份提案文字和多媒體演示光盤在政協會上一起提交給全國政協提案組。多年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馮理達稱,這是她印象中全國政協會議收到的第一份多媒體提案。

母親的國花提案雖然因各種因素沒有被政府採納,但卻在全國引起了人們對花與悠久歷史、花與現代生活的熱烈討論。或許在不遠的將來,隨著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日益提高,國花、省花、區花以及有關花的社會文化,一定會深入人心,百花爭艷般盛開在各族人民共同進步的道路上。

2003年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開幕之際,母親還在天安門廣場時就被記者團團圍住。

記者問:“如果毛主席在世,他會怎樣看待今天?”

“父親就躺在不遠處的紀念堂,他曾是第一屆全國政協主席。如果他老人家看到今天這樣好的形勢,我想他一定會很高興。”

“您給大會帶來了什麼提案?”

“建議加大對貧困地區鄉村兩級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建議繼續實施百萬扶貧異地安置計劃﹔建議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母親一連串說出了好幾個提案。

會議期間,恰逢全國第二個“母親河行動日”,母親與鄧楠、江澤慧委員一起接受媒體的採訪。

記者問我母親:“毛主席生前曾先后十七次暢游長江,作為他的后人,您能說說心中的母親河嗎?”

一直面帶微笑的母親,頓時滿目肅然:“在我心中,母親河應該是源頭清澈、綠水長流、百舸爭流、不怒不吼。參加此次政協會前,我注意到重慶缺水的報道。長江生態遭到嚴重破壞,保護母親河,已經成為事關民族生存發展的當務之急。我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保護環境、愛我母親河的行列中!”“關注母親河要從我做起,我和新宇都參加了由團中央等發起的‘保護母親河’行動,刻有‘愛我母親河’的綠色環保紀念碑已經立在了上海浦東長江入海口,更應該立在每個中華兒女的心中,我將繼續用鏡頭傳達對保護母親河的呼喚。”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趙晶)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