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木船,毛澤東第一次到梅嶺。
1953年2月18日上午,早春的武漢風和日麗,東湖邊的柳枝吐綠,梅嶺上的春梅綻放。一條木船從梅嶺下的海光水榭緩緩搖出,船上坐著毛澤東以及陪同他的李先念、李雪峰、王任重等人。毛澤東望著眼前粼粼波光以及遠處一脈青黛的珞珈山與磨山,興致勃勃地對陪同的領導說:“你們的東湖不錯嘛!湖的北面地勢平坦開闊,南面層巒疊翠,東西兩面丘陵起伏有致。整個湖區山水相依,自然條件絕好,是游覽、休息的好去處。特別是如此浩瀚的湖面,如此清澈的湖水,真是少見啊!”從話語中可以聽出來,一代偉人毛澤東對東湖不是泛泛的夸贊,而是激賞。
啟用鄧小平,毛澤東在東湖賓館處理的最后一件事。
如果說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入住東湖賓館時就在木船上贊美東湖,那麼,他在東湖賓館最后處理的一件事情,即是起用鄧小平。1974年10月4日,重病中的毛澤東,在東湖梅嶺1號要秘書打電話給在北京的周恩來等人,決定請鄧小平出山,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第一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主持黨政軍工作,在周恩來重病期間代行總理職務。這是一個裡程碑式的事件,為五年后中國進入“鄧小平時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此眾多的大事在東湖賓館內發生,這真是東湖的榮幸,南山的榮幸,梅嶺的榮幸!
照片背后的故事
東湖賓館毛澤東同志故居的工作人員隻要講起照片背后的故事,常常激動的淚水漣漣。其中一組照片,毛澤東同志有微笑、有傾聽、有關切、有不舍,表情在攝影師的鏡頭展示下,極為豐富。1953年2月18日下午,武漢大雪過后,天寒地凍,毛澤東和隨行人員來到了武昌蛇山,在黃鶴樓遺址前一個小姑娘認出了主席,高聲喊道:“毛主席!毛主席!毛主席來到我們身邊啦。。。”頓時,聽到喊聲的人們立刻聚集到那裡,本來微服出行的主席戴著口罩,他索性摘掉口罩,高興地和群眾們交流起來。人流不斷聚集,人群不斷增大,“毛主席萬歲!毛主席萬歲!。。。”此起彼伏。主席也激動地回應“人民萬歲!人民萬歲!。。。”人群簇擁著主席從蛇山上下來,久久不肯離去,主席站在江邊的輪船上,脫下帽子向群眾揮手致意,不斷地念叨“多好的人民,多好的人民!人民萬歲!人民萬歲。。。”。照片上的主席揮起帽子,眉頭微蹙,表情生動,眼裡流露出真切的不舍。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在這次籃球賽的第一場比賽中,8341部隊一中隊贏了,毛澤東帶頭鼓掌。第二場比賽8341部隊又贏了,毛澤東沒有鼓掌,而是很嚴肅地說:“打球也要講友誼嘛,要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不要老贏人家。”“我們到這裡來,人家熱情接待我們。我們要尊重地方的同志,尊重地方的領導,尊重大廚師,尊重水電工人同志,都要尊重他們。”8341部隊一中隊遵照毛澤東提出的“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指示,爾后與東湖警衛連進行第三場比賽,結果,一中隊輸了3分,毛澤東微笑著帶頭鼓掌。
20世紀60年代初期,國際局勢動蕩不安,蘇聯走上與美國爭霸的道路,社會主義陣營發生分化。與此同時,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越來越多的國家宣布獨立,對國際關系的變化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一時期,為爭取更多國家的支持,尋找更多的朋友,中國奉行睦鄰友好政策,積極開展和亞非拉及周邊各國的建交活動。毛澤東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口號,具有重大意義。
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
1965年3月16日至4月29日,毛澤東下榻東湖賓館梅嶺1號期間,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來向他匯報農村工作情況,毛澤東說:“我年紀老了,經常夢到井岡山,很想到井岡山看一看。”4月29日下午,毛澤東主動提出和東湖賓館的工作人員合影留念后,乘坐“吉斯”轎車離開東湖賓館去長沙,並沿著1927年秋收起義之路重上井岡山。毛澤東在山上住了8天,寫下了著名的詩篇《水調歌頭 重上井岡山》,鼓勵全國人民:“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
![]() | ![]() |
相關專題 |
· 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