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關於調查研究的一些理論思考
毛澤東在開展實地調查的過程中,始終注意把調查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重大問題上升到理論層面來進行思考。他的一些理論思考,為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作風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思想源泉。
(一)隻有調查研究,才能形成馬克思主義世界觀
早在1930年5月做尋烏調查期間,毛澤東就從理論上總結了調查研究與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之間不可分割的關系。他在這次調查期間寫下的《調查工作》一文中,對調查研究活動提出過許多重要的理論觀點,其中最著名的是“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這一論斷。他還明確提出了“必須努力做實際調查,才能洗刷唯心精神”等重要論斷。在長岡鄉調查中,毛澤東又進一步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問題,正是在這一時期的調查研究和深入思考中,以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為精髓的毛澤東思想開始有了雛形和基礎。
(二)調查研究“是決定政策的基礎”,“是一切工作的基礎”
毛澤東在早期調查中撰寫《調查工作》一文時就指出:“一切結論產生於調查情況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調查就是解決問題”。這就是說,一切決策、論斷、結論,都來自於調查研究﹔一切問題的解決,都必須經過調查研究。毛澤東在談到我們黨的成功經驗時曾經說過:“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我們做調查研究比較認真一些,注意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通過調查研究,情況明了來下決心,決心就大,方法也就對。”為此,他在1961年1月召開的工作會議上再次提倡全黨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並重新強調:“情況明。這是一切工作的基礎,情況不明,一切無從著手。因此要摸清情況,要做調查研究。”(《毛澤東文集》第8卷,第234、235頁)他批評一些領導干部之所以在決策上發生缺點錯誤,根本原因在於放鬆了調查研究工作,“滿足於看紙上的報告,聽口頭的匯報,下去的時候也是走馬看花,不求甚解,並且在一段時間內,根據一些不符合實際的或者片面性的材料作出一些判斷和決定”。他在談到自己的實踐經驗時說:“我的經驗歷來如此,凡是憂愁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一經調查研究,辦法就出來了,問題就解決了。”他明確指出:“要是不做調查研究工作,隻憑想象和估計辦事,我們的工作就沒有基礎。”
(三)調查研究是克服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前提,“是轉變黨的作風的基礎一環”
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等惡習,不斷地侵襲著黨的肌體、影響黨的作風。毛澤東對此有著深刻的認識。在他提出的各種克服上述壞習氣的辦法中,調查研究,就是一個基本的辦法。1941年8月1日,毛澤東在起草《中共中央關於調查研究的決定》時表示:“黨內許多同志,還不了解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一真理。還不了解系統的周密的社會調查,是決定政策的基礎。還不知道領導機關的基本任務,就在於了解情況與掌握政策,而情況如不了解,則政策勢必錯誤。”為了在全黨確立好的風氣,毛澤東在延安時期“向全黨提出系統地周密地研究周圍環境的任務”,並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提出:“要使同志們懂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夸夸其談地亂說一頓和一二三四的現象羅列,都是無用的。”“在全黨推行調查研究的計劃,是轉變黨的作風的基礎一環。”
(楊明偉 作者系《黨的文獻》常務副主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