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雄
李鑫:被毛澤東看手相改名的人
1950年5月15日,設在蘇州市吳縣(今吳中區)太湖中的西山區后埠鹿村小學的信件收發點,收到一封從北京寄來的挂號信。信封是直行的,上面紅條長框裡用毛筆龍飛鳳舞地寫著“江蘇吳縣西山區后埠李鑫先生”13大字,信封左角落款處的“中央軍委”下面,寫著“毛寄”兩字。
李鑫,原名李長林,又名李鵬璋,蘇州市吳縣西山秉場村人,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李鑫家中貧困,三代租賃房屋,住在辛村灣“老圃堂”殷錦清家。抗戰時改租,又搬移后埠村“秉訓堂”費鬆生家房屋居住。李長林未入過學,幾乎沒有文化,早年在家鄉西山務農。1918年,李長林與匯上村姑娘吳福瑞(1981年病故)結婚﹔1924年,李長林迫於生計,獨自一人離開家鄉,外出學生意。他先到浙江長興白魚埠,住在其兄李阿傳家,后到湖南、江西一帶經商,主要販賣布匹等物。
就這時,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認識了正帶領一支隊伍在湘贛邊界打游擊的毛澤東。在以后的幾次生意買賣交往中,毛澤東看李長林做生意和氣公正,為人耿直,尤其是李長林年齡不大,竟留了一把長須,給毛澤東留下了良好又特別的印象。於是,毛澤東要李長林設法為部隊籌集一些銀元和布匹。李長林見這支部隊與其他兵不一樣,待人真誠,買賣公平,便欣然答應了下來。在連續籌集了好幾回后,幾個月下來,李長林與毛澤東越來越熟悉了。
一次,毛澤東與李長林同住在湖南靠近江西邊界的一家農戶的茅草房裡。閑談時,毛澤東對李長林說:“你為我們跑來跑去,幫了大忙,以后你就專門替我們工作吧。”又問他:“為了便於工作,以防萬一,你就改個名字吧。我替你起個名字好不好?”李長林高興地回答:“當然好羅。”於是,毛澤東幽默地說他會看手相,並說看了手相后改的名,才准確。於是,李長林當真伸出左手掌來讓毛澤東看。毛澤東看了看李長林的左手掌心的紋路后,風趣地說:“你雖做生意,但五行缺金啊,我看就改為‘鑫’字一個單名吧,金行可以旺些。”李長林聽了,欣然同意了。從此,在部隊時,李長林便一直使用“李鑫”這個名字了。
毛澤東為李長林看手相改名后不久,就進一步親自介紹李長林參加了紅軍,並委任他為紅軍的外線給養供應員。於是,李長林帶領著二三十人,以商人為掩護,繼續為紅軍籌餉和籌措布匹與藥材等。后來,部隊擴大了,上了山,他又到江西中央蘇區擔任后勤工作。其間,李長林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3年,在第五次反圍剿時,部隊被打散,李長林與部隊失去了聯系,他不得不隻身到浙江長興潼橋隱蔽下來。抗戰時,李長林又與新四軍接上關系,繼續做后勤給養供應工作。
期間,李長林在回蘇州太湖西山為新四軍籌餉時,他女兒李美菊曾親眼看見父親背了一隻沉甸甸的桑籃,上面蓋了條破麻袋,裡面裝有銀元等物,而且來得神秘,去得也匆匆。1943年,李長林在給浙江四明山區新四軍運送糧食、鹽、藥品時被汪偽巡邏船查獲,被關進長興鴻橋鎮汪偽“保安隊”兵營。后來他設法托人帶出一張小紙條給在鎮上中藥店當學徒的小兒子永昌,再讓永昌輾轉傳送給紅軍。組織上知道后,就通過“貨老板”(新四軍工作人員)和藥店老板孫允城(平時與偽軍軍官常有來往)出面交涉作保,使李長林獲得釋放。1944年,李長林回到家鄉后,因種種原因,沒再回部隊。同時,他將自己參加紅軍后勤工作的這段歷史一直深藏心中,沒有跟任何人提起,就連自己的家人也隻字不提。
全國剛解放,李長林為了証實自己曾為紅軍做過后勤工作這段歷史,找到區政府,要區裡替他用“李鑫”這個名字給毛主席寫封信,並說他想去北京看毛主席,請求毛澤東給他安排工作。1949年12月,區政府經商議,當真代他寫了一封寄給毛主席的信。當時,全國剛解放,時局並不十分穩定,區裡領導在代李鑫寄信前,把回信地址落在了作為區政府信件代收點的后埠鹿村小學收發室。
1950年5月,毛澤東主席終於在百忙之中向李鑫寄來了回信。全信如下:
“李鑫同志:
去年十二月來信收到。工作問題,應在當地設法解決,
不要來北京。此復,順祝
進步
毛澤東
一九五O年五月七日”
回信雖僅隻有數十字,也沒對李長林要求工作的問題作出什麼安排,但捧讀著這封毛澤東的親筆回信,李長林依然激動不已,他感激毛澤東的不忘之情,感謝毛澤東的親筆回信之恩。於是,李長林當即持信來到當地區政府,向區領導出示了這封毛澤東的親筆來信。毛澤東向李長林的親筆來信,不但有力地對李長林當年參加過紅軍的這段光榮歷史作出了有力的佐証,更使區政府領導相信了李長林以前所說的一切確鑿無疑。於是,區政府領導經商議,即安排他在當地鎮糧管所當糧管員。但不知何故,李長林並沒有接受。
1952年8月,因勞累過度,生活清苦,李長林久病醫治無效,在湖州逝世,終年57歲,后歸葬於家鄉蘇州西山后埠黃犢山麓。
2001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西山鎮志》中的“歷史掌故”一欄中,編者以《毛澤東關懷過的李長林》為題,記載了這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