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 夏
五
孟慶元的老家在遼寧。東北淪為日本的殖民地,使他童年的心中充滿了仇恨。孟慶元考入沈陽的奉天農業大學后,與同室鄰鋪的畢彥升成為要好的同學。他們在寢室裡秘密傳看進步書刊,投身抗日斗爭的熱情愈加高漲。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兩個熱血青年極為憤慨,下定決心到關內參加抗日軍隊。他們認准要投奔共產黨領導的隊伍,要去延安報考抗日軍政大學。沈陽到延安,千裡迢迢,何以成行?此后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們幾次進關,都無功而返。1939年暑假,他們以繳納下半年學雜費的名義,向家裡要了些錢,悄悄到了北平。孟慶元的計劃是從北平南下開封,渡過黃河后再沿隴海鐵路向西。兩個天真的年輕人以為,過了黃河就是鄭州的國軍陣地,既然國共合作了,從那裡去延安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駐守鄭州的是國民黨第三集團軍。孟慶元和畢彥生從中牟夜渡黃河,一上岸就被河防連扣住了。連長先說他們是走私販子,后來又懷疑是日本人的探子,就下令押到總部審問。第三集團軍參謀長馬國恩是黑龍江人,問明了情況,知道兩個東北老鄉是來抗日的,就想把他們留下來。可是孟慶元和畢彥升隻認准延安抗大,除此之外哪兒也不去。馬國恩生氣地說,給你們幾天時間考慮,要是再不聽勸,就把你們送進戰地勞動服務營。
這天晚上,勤務兵送來一張紙條,是總司令的便箋,上面寫著“請畢彥升、孟慶元前來一談”,署名是朱晦生。聽勤務兵說,這個姓朱的是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孫桐萱的機要秘書。見面后,朱晦生十分關切地詢問東北淪陷區的情況,以及他們的一路艱辛。朱晦生說,你們想到延安去學習,想法是對的。但是國民黨對想去延安的進步青年一律送服務營,實際就是集中營。你們懂日語,最好先留在這裡審訊日軍俘虜,我會關照你們的。經過朱晦生的耐心勸導,兩個人不再堅持。馬國恩得知他們留下十分高興,隨即任命二人為參謀處少尉服務員。孟慶元的同學蔡寧來鄭州后,朱晦生幫助他以馬國恩的同鄉關系,到總司令開設的桐萱中學任教。每到周末,朱晦生就把這幾個東北青年叫到自己住處,講國際形勢、抗日前途,國共怎樣聯合抗日以及摩擦的原因。從朱晦生那裡,他們讀到了毛澤東的著作,對共產黨和八路軍、新四軍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們也利用在參謀處和學校的工作之便,為朱晦生做了不少事情。
經過一個時期的考察,朱晦生把新四軍第六支隊派來的許天民介紹給這幾個年輕人,向他們公開了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孟慶元三人等經朱晦生、許天民介紹入黨,彭雪楓還致信畢彥升表示關心。以朱晦生、許天民為負責人的特別支部,隨即在豫東周家口成立。1941年5月,畢彥升突發疾病,住進漯河的美國醫院。許天民、孟慶元、蔡寧守候榻前,寸步不離。畢彥升逝世后,在他的日記本封皮的夾層中,發現了彭雪楓簽名的那封信。
![]() |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