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民
援助上海的蘇聯防空軍
在加強解放軍防空部隊建設的同時,“二六”轟炸后,中國政府與蘇聯政府達成協議,蘇聯決定派遣由莫斯科防空軍的巴基斯基將軍率領混成航空兵集團3000多人支援上海防空。“二六”轟炸后沒幾天,巴基斯基將軍乘專機抵達南京,當晚乘火車到達上海。第二天上午,他參加了由陳毅主持召開的研究上海防空部署的會議。華東軍區副司令員粟裕也從南京來到上海,協助陳毅指揮上海防空作戰。蘇軍指揮機構和兩個飛行團,一個探照燈團,一個雷達營,陸續來到上海,負責擔任以上海虹橋機場為中心,150公裡半徑(向東不超出海岸線) 地區的防空任務。
為改善上海機場的條件,以適應蘇軍噴氣式飛機的起降,“二六”轟炸后,上海黨、政、軍、民總動員,突擊修建和擴建江灣、大場、龍華、虹橋機場。陳毅號召,以移山填海的氣魄,排除困難,爭取時間,像打淮海戰役那樣,打贏上海防空這場新的戰爭。參加修建機場的人達到20多萬,動用車輛1000多台,運送砂石的船隊擠滿了黃浦江。為支援上海防空,周恩來還親自組織,從東北、華北、中南等地區調撥了大批糧食、物資運到上海。
當時筆者曾多次去各機場採訪,看到參加施工的軍民夜以繼日地突擊勞動,蘇軍官兵也參加修建機庫等設施。進入3月,南方雨季來臨,蘇軍士兵勞動時滿身泥水,但他們見到中國同志滿面笑容,非常友好。值得一提的是,這支蘇軍部隊不但軍事技術好,而且紀律嚴明。當時解放軍尚未實行軍銜制,干部與戰士只是上身的軍衣有一點不同,很難區別。但是在機場站崗的蘇軍士兵,隻要見到身穿干部服的解放軍人員,都很鄭重地敬禮。許多雷達和探照燈點站,分散設在上海郊區和周圍各縣的農村中,吃、住條件都比較差,蘇軍官兵克服困難,與解放軍官兵密切合作,關系很融洽。淞滬警備司令部派出1萬多人,擔負各機場和蘇軍分駐各地點站的警戒任務,保証了蘇軍和防空設施的安全。
經過一個月的努力,擴建機場和設立對空監視哨、雷達站、探照燈點的任務基本完成,蘇軍航空兵部隊也進入戰備狀態。仍在夢想炸毀上海的國民黨空軍,沒有發覺上海的防空體系已建立起來。3月14日,國民黨空軍的飛機仍有恃無恐地向上海飛來。11架B-24型轟炸機和2架P-51型戰斗機,在突襲上海龍華機場和江南造船廠時,遭到駐守該地的高射炮第十一團猛烈射擊,3架敵機被擊傷,倉皇逃竄。同一天,在上海北面徐州一帶,國民黨空軍1架B-25型轟炸機被蘇軍巴基斯基部隊擊落。3月23日,一批企圖侵犯上海的國民黨飛機,突然遭到我方飛機迎擊,1架敵機被擊落。接著在4月,國民黨2架P-51飛機,又在上海外圍的金山衛上空被擊落。4月28日,1架P-38型飛機又在橫沙以東上空被擊落。另1架飛機被擊傷,在返回舟山群島時墜落。
![]() |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