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王錫堂
指揮昌都戰役簽訂十七條協議
8 月22 日,英國特務和西藏分裂主義分子在昌都毒死格達活佛,妄圖徹底關閉和談的大門。25 日,中央軍委批准昌都戰役。28 日,譚冠三率十八軍全體將士離開四川,浩浩蕩蕩開赴前線,9 月13 日到達甘孜,與先遣部隊會師,並為格達活佛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9 月15 日,張國華、譚冠三主持召開作戰會議,張國華作了簡短動員:“這次戰役一定要根據毛主席‘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四面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不使漏網’的指導原則,徹底肅清西藏分裂分子的反動氣焰,為進軍西藏掃清障礙。”“由於西藏高原上氣候、環境、地形等種種特殊情況,敵人的布防在金沙江正面拉了一千多裡,江邊到昌都縱深又是700 余裡,地區如此遼闊,藏軍又熟悉地形,善於馳聘,這就使我軍會像老虎捕蒼蠅一樣,難以捕捉。因此二野首長指示我們,要從外翼作深遠的戰役迂回,抓住敵人就有辦法,包圍了就是勝利,大家走得快,就能抓得住敵人。”9 月21 日清晨,一陣嘹亮的軍號聲劃破長空,充滿信心的十八軍壯士,在載歌載舞的藏族同胞歡送下,像離弦之箭,分南北兩路向昌都挺進。緊跟在部隊后面的是藏族人民組織起來的支前大隊,他們趕著上萬頭耗牛,為部隊運送糧食和各種物資。
張國華隨主力五十二師指揮戰斗。在張國華、吳忠的率領下,北線部隊以日行120 裡至150 裡的強行軍速度日夜兼程疾進。10 月5 日抵達鄧柯縣,然后兵分左、中、右三路,向昌都逼進。右路一五四團連夜渡過金沙江,消滅了渡口守敵,包圍了青科寺,隨后經玉樹西南與西北軍區騎兵支隊會合,並出敵不意迅速秘密南下,長驅1000余華裡,越過草原,跨過雪山、冰川,向恩達挺進。並於10 月18日先敵4小時搶佔恩達,截斷了昌都藏軍的西退之路。左路一五六團、軍炮兵營渡江后,迅速到達生達,守敵嚇得聞風而逃,我軍乘勝追擊,在小烏拉山全殲敵人。中路一五五團攻佔洞洞竹卡,也殲滅部分守敵。與此同時,南線一五七團也勝利渡江,從兩翼迂回,鉗擊寧靜之敵。迫使第九代本格桑旺堆率兵400余人起義。接著向幫達、八宿方向疾進,堵截昌都之敵南逃。雲南部隊也勝利佔領上門、鹽井,勸降民團500余名。新疆部隊翻過昆侖山后,正向改則地區推進。各路大軍像一把把鋼刀直插敵軍心臟昌都。昌都守敵本以為“雪山惡水勝過十萬大軍”,可他們正在酣睡之時,我軍“飛”到了昌都。藏軍總司令拉魯就像驚弓之鳥,連夜逃往拉薩。殘軍2700 余人也落荒而逃。張國華率部乘勝追擊。在我軍強大政治攻勢和軍事壓力之下,2700 余名官兵放下武器,向十八軍投誠,殺害格達活佛的英國特務福特也束手就擒。10 月24 日,昌都戰役結束,整個戰役歷時18 天,經過大小戰斗20 余次,共計殲敵5700 余人,佔當時藏軍總數的三分之一。昌都戰役的勝利,促使西藏上層集團迅速分化瓦解,西藏地方政府終於接受中央人民政府建議,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的和談代表團赴京談判,商討和平解放西藏的辦法。正如劉少奇所說,昌都戰役“是解放西藏的淮海戰役”。
1951 年5 月15 日,張國華作為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赴京參加與西藏地方政府的和平談判,簽訂了《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於7月回到昌都。8 月28 日,張國華、譚冠三率部離開昌都,向拉薩挺進。經過56 天的艱難跋涉,部隊翻越19 座終年積雪的大雪山,涉過數千條冰川急流和水草叢生的沼澤地,全程114 公裡,於10 月26日到達拉薩,把五星紅旗插上了世界屋脊。1952年2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成立,張國華任司令員,譚冠三任政治委員。
戰勝缺糧困難立穩腳跟
數以萬計的部隊進入西藏之后,各種困難接踵而來,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糧食供給。當時一人進藏,需要八人搞運輸。從西南雅安雇牦牛、從西北用駱駝運糧到拉薩,一年隻能往返一次,其運費加消耗,一斤糧食比一斤銀子還貴。這給西藏上層少數反動分子以可乘之機,他們四處搗亂,妄圖把解放軍困死。在西藏軍區同西藏地方政府的一次聯席會上,張國華根據《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內容,提出西藏地方政府應主動幫助解放軍進入西藏,向解放軍出售糧食。西藏地方政府的司曹魯康娃竟幸災樂禍地說:“西藏是個窮地方,糧食很少,你們軍隊一來,老百姓反映糧價提高了,叫我們到哪裡去搞糧食?”
張國華當場予以駁斥:“你們高價從老百姓手中收繳糧食,把成千上萬斗糧食堆在倉庫裡發霉變爛,有良心的老百姓都很清楚,究竟是對誰不滿意。”一番唇槍舌劍,西藏地方政府噶廈不得不口頭上答應協助部隊籌糧,但實際中根本沒有去履行承諾。
針對西藏上層反動分子的糧食封鎖,張國華遵照毛澤東“進軍西藏,不吃地方”和鄧小平“補給重於戰斗”的指示,組織部隊開赴拉薩河畔,開荒生產,自力更生,辦起了“八一農場”。從1951 年底至1952 年春,部隊開荒萬余畝,全部種上糧食、蔬菜。他以身作則經常和戰士一起參加開荒生產,並常常住在農場。經過一年的艱苦努力,八一農場獲得大豐收。面對金燦燦的糧食和綠盈盈的蔬菜,他高興地對戰士說:“咱們在世界屋脊、風雪高原開荒生產,撒下的不僅是糧食種子、蘿卜、白菜種子,而且是希望的種子、團結的種子、勝利的種子。”1953 年秋收時節,張國華特意邀請了西藏的愛國人士和青年、婦女聯誼會的男女老少到“八一農場”參觀,其中有阿沛·阿旺晉美夫婦,還有達賴喇嘛的母親等。這不僅大大鼓舞了藏族人民依靠自力更生建設家園的信心,而且讓西藏人民群眾真正相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是各族人民的子弟兵,是來幫助西藏人民發展生產、建設祖國邊疆的,大家都親切稱贊解放軍是“西藏的紅軍”,是“菩薩兵”。他們還說道:“解放軍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我們一定要幫助。”阿沛·阿旺晉美開倉取糧,送給解放軍,並立即召開寺院負責人會議,出面擔保,要各寺院為部隊籌集糧食。
在組織部隊開荒生產、爭取愛國人士支持的同時,張國華還組織后方部隊五十三師、五十四師及工兵、汽車部隊開赴筑路工地,加快康藏公路的建設,加強糧食運輸。還將部隊分散到日喀則、江孜、則拉等地駐防,僅留3000人駐防拉薩,以減輕拉薩糧食供應的緊張狀況。由於張國華採取了這些積極而果斷的措施,駐藏部隊的糧食供給困難終以得到解決,在西藏立穩了腳跟。
中印邊界大顯神威
西藏上層的反動分子,眼看用封鎖糧食的辦法沒有把解放軍餓跑,便頻頻制造騷亂,武裝包圍中央駐藏代表張經武的住宅,襲擊解放軍駐地,破壞交通,搶劫解放軍物資,建立叛亂武裝,圍攻我黨政軍機關,殺害愛國人士和人民群眾,造成社會秩序混亂,人民不得安寧。西藏工委、西藏軍區根據中央指示,對西藏反動分子的叛亂活動,一方面進行嚴厲的批評,一方面採取寬容的態度,宣布從1957 年起,六年內不進行民主改革,也不改編藏軍,耐心等待其覺悟。但西藏反動上層卻把中央人民政府的寬容和忍耐視為軟弱可欺,加速其叛亂,終於於1959 年3 月發動全局叛亂,宣布西藏“獨立”,中央人民政府代理駐藏代表、西藏軍區政委譚冠三奉命率部反擊,平息拉薩叛亂,正在內地治病療養的張國華接到中央電話,迅速趕回西藏,指揮部隊開赴叛匪老巢山南地區,發期山南戰役,以迂回包圍的運動作戰形式,對山南叛匪發起圍攻,出師十日,奔襲千裡,一舉殲滅盤踞在這裡的9000 叛軍,蕩平了叛匪老巢,取得了平叛的重大勝利。
趁西藏反動分子發動叛亂之機,印度政府也不斷在中印邊界增設據點,蠶食中國領土,挑起事端。從1952 年至1962 年,印軍在中印邊境中段侵佔了近2000 平方公裡的中國領土。中國政府一再克制忍讓,向印度政府提出交涉,力爭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兩國間“懸而未決”的事情。張國華堅決執行黨和政府睦鄰友好的方針,命令邊境部隊不開第一槍,力避發生武裝沖突。
1962 年9 月20 日,印軍越過克節朗河,對中方哨所突然發動圍攻,至10 月中旬,打死打傷我邊防官兵47 人。黨中央決定自衛反擊,痛擊侵略者。隨即,中央軍委召見了參加完中央七千人大會后留下來治病的張國華,並叫他參加了毛澤東親自主持的中央軍委緊急會議。毛澤東說:“我們先禮后兵,禮,行不通,掃了它!”周恩來說:“這次斗爭,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不打則已,一打就要勝利!”劉伯承元帥指出:“不能不打了!要以‘雄師縛雞’之勢來打好這一仗。”鄧小平、賀龍、徐向前也先后發言。最后羅瑞卿總參謀長問張國華:“你有沒有把握?”張國華堅定地回答:“有!”
10 月13 日,張國華抱病飛返西藏,當天就在拉薩召開了軍區常委擴大會議,傳達了中央軍委緊急會議精神,對自衛反擊戰作出了果斷部署。15 日,張國華來到前線指揮部,察看地形,指揮作戰。
10 月20 日7 時,張國華正式下達命令,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開始。解放軍各部隊向東西長達21 公裡戰線的印軍發起了總攻,分多路向縱深快速挺進。
在高原連日操勞奔波指揮的張國華發著高燒,頭痛得要裂開似的,在戰斗激烈進行、指揮部向前推進時,因山高路險,連騾馬也不能逾越,警衛排戰士要用擔架將國華抬過冰峰山口,被張國華拒絕了。他說:“這是在打仗,讓戰士看到了會有什麼影響!”警衛戰士不得不攙扶著他邊走邊指揮,部隊聞言,頃刻士氣大振。在短短一個多月裡,張國華連續指揮了多次戰斗,殲敵3 個旅,生擒王牌旅准將旅長達爾維,擊斃准將旅長辛格,斃俘敵軍7000 余人。直至11 月21 日,我軍打到國境線時,中國政府發表聲明,重申:中印邊界問題必須通過談判解決﹔並宣布從22 日零時起中國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線全線停火。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