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和賀子珍在陝北合影
從1928年至1937年,毛澤東與賀子珍的婚姻保持了十年。這十年,毛澤東歷經了政治上的起起落落,在他最艱難的時期,賀子珍始終伴隨著他,同生共死,不離不棄。這十年,賀子珍還“年頭一個年尾一個”地為他生了十個孩子,在極其惡劣的戰爭環境中盡著為人妻為人母的責任。也是這十年,賀子珍的精神和肉體承受了太多的傷痛:與父母和兒女生離死別,慘失弟弟,艱苦條件下頻繁生育帶來的病痛,還有長征中為掩護戰友被敵機轟炸留下的十幾塊常讓她陣陣作痛、刺激神經的彈片……
然而,世事無常。人們沒有料到,毛澤東和賀子珍這對在政治風雨中榮辱與共、在萬裡征途上艱苦相依的患難夫妻,在毛澤東“有發言權了”的時候,卻突然發生了婚變。熟悉他們的戰友都知道,他們夫妻矛盾起源於性格方面的原因。
毛澤東雖性格有時很溫和,但火氣大的毛病在他身上也是明顯的。而賀子珍,這位18歲就騎馬挎槍走天下、歷經萬裡長征的傳奇女杰,雖外表溫柔,但性子急躁,“說話快,走路也快,那個剛直、爽快勁在女同志中是很少有的”。當年,毛澤東在中央蘇區時期曾和她大吵一頓,事后還詼諧地說:“你是鐵,我是鋼,碰到一起響叮當。”
到了陝北后,延安成為了中國革命的聖地。已經開始走向權力頂峰的毛澤東,他的舞台更加寬廣,責任更加重大。他除了要主持黨政軍重大決策外,還需要和社會各界建立廣泛聯系,尤其需要加強和沖破重重封鎖來到延安的大批愛國青年知識分子的交流和溝通。由於他的博學和外向,他也特別喜歡同他們交往,因為他可以從中得到知識、啟示和快樂。因此,毛澤東日漸忙碌,和賀子珍的交流卻自覺不自覺地減少了許多。
而這時的賀子珍,經歷長征戰火的傷害和頻繁生育的折磨,身體滿是傷痛。想多做些工作,卻深感力不從心。隨著越來越多的男女知識青年和愛國學生涌至延安,要強的她知道自己肚子裡有限的幾滴墨水已經顯得落伍了。而毛澤東和自己的交流越來越少,這更讓她陷入一種莫名的危機感之中。
在這種情勢下,夫妻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多了起來,感情漸漸出現了裂痕。而美國女記者史沫特萊和漂亮女翻譯的到來,更成為他們夫妻感情破裂的導火索。毛澤東曾和陶鑄夫人曾志說起這件事。毛澤東說:“有次一位外國女記者採訪我,美國女人開放、無拘無束,我也愛開玩笑,我們又說又笑,這就激怒了賀子珍,她不僅罵了人家,而且還動手打了起來。我批評她不懂事,不顧影響,她不服,為此我們兩人吵得很厲害……”1937年8月,同毛澤東慪氣的賀子珍一氣之下,離開延安,前往西安,准備再從那轉赴上海,“去治病”,“去學習”,“去休息”。她沒理會毛澤東的勸阻和召喚,當她在西安見到毛澤東派來送信並接她回延安的勤務兵時,她只是請他給毛澤東捎回了一塊手帕,上面寫了四個字:“從此訣別。”
當賀子珍准備從西安去上海時,八一三事變爆發,上海成了抗日的戰場。爾后,性情倔強的賀子珍,拒絕了毛澤東幾乎是一路不停的挽留,義無返顧地轉道蘭州、迪化,最終搭上了去蘇聯的飛機。到莫斯科后,賀子珍生下了一個兒子,取了一個俄文名字——廖瓦,然后隱名埋姓開始了學習生活。
然而,不幸的遭遇卻一樁接一樁地降臨到她的頭上。
1938年,十個月大的廖瓦染上肺炎夭折。
正當她沉浸在痛失愛子的哀痛中,國內又傳來毛澤東同江青結婚的消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