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紅軍高級將領潘心源:功過是非任人說碧血丹心寫春秋

(江西)何小文

2014年05月09日10:0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悵望長沙城血洒玉環縣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曾多次發生過“左”、右傾錯誤。1930 年二打長沙便是由李立三主持的中共中央堅持進攻中心城市的“左”傾盲動主義思潮影響下所作的戰略誤判。紅軍一打長沙后不久,李立三“左”傾錯誤統治的中央要求紅軍再次進攻長沙。1930 年8月24 日,潘心源親率紅三軍團的第五、第八軍及瀏東地方武裝為中路,於28 日進抵長沙東南郊外30 裡的楓樹河、新橋、落霞坪、菱中鋪、龍頭鋪一帶,對長沙形成包圍態勢。但守敵卻連續數日堅守不出,讓勞師遠征、企望速戰速決的紅軍官兵無可奈何。

直到9 月3 日,潘心源從總指揮部獲悉守敵將以10 個團的兵力從紅三軍團正面出擊,在總指揮部的支持下,馬上進行殲敵部署:由紅三軍團一部擔負監視正面敵人的任務,另外協調紅一軍團在敵出擊線西側,對敵進行伏擊。是役,斃敵600 余人,俘敵團長兩名及士兵1000 余人,繳槍1000 多支,並擊傷敵旅長陳渥及兩名團長,余敵狼狽潰逃,龜縮於猴子石陣地內,再也不敢反擊。

盡管紅軍后來想盡辦法,多次突擊甚至採取“火牛陣”攻城均未奏效。反因補給日益困難,而增援之敵日多,形勢對紅軍越來越不利。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和朱德以及潘心源等總前委領導說服了黨中央的代表和紅一方面軍的少數干部,才撤出戰斗。

客觀而言,攻打長沙雖是黨和紅軍利用軍閥混戰的有利時機,對攻佔中心城市建立城市政權並謀求成為黨領導革命武裝奪取全國政權所作的嘗試之舉。但是,面對強敵,而把分散在農村的弱小紅軍集中起來,進攻大城市,進而妄想“會師武漢,飲馬長江”。不僅未能攻下省垣,反而導致損兵折將。僅瀏陽農民自衛軍就犧牲了數百人。另外因為急於組織暴動而把原來的有限力量暴露出來,先后使包括瀏陽等多個縣區鄉的黨組織遭受破壞,長沙周邊黨的力量從此一蹶不振。看著昔日自己親自參與組建的黨組織在“左”傾冒險主義的強令下被摧毀,而眾多戰友也所剩無己,潘心源不禁怒火中燒,狂呼若雷。在回師江西途中,賦詞一首:

滿江紅·西望長沙

西望長沙,湘江逆流五月急,魔鬼舞,深仇似海,怒眦欲裂。洪流今又卷高潮,紅旗千裡蔽日月。正揚鞭馳馬指危城,掃妖孽。搗魔窟,且慢著,奪五省,談何易?挽狂瀾既倒,有賴賢哲。巨龍掉頭東入海,碧波萬頃任游弋。待洪濤掀浪撼孤島,斯可矣。

正當潘心源強烈寄希望於那些黨內領導同志能夠審時度勢,從失敗中汲取教訓,重新壯大革命的武裝力量之時,1931 年1 月中共中央召開了六屆四中全會,而這次會議卻標志著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路線開始在中央佔據統治地位。不久,為了使“左”傾路線得以在中央革命根據地貫徹,中央派出代表團對蘇區高層領導進行考察。中央代表在考察中獲悉潘心源一直擁護毛澤東的革命路線:主張向敵人薄弱的廣大農村發展,不贊成向著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發展﹔主張“堅壁清野”、“誘敵深入”,不贊成把敵人擋在根據地大門外同敵人硬拼﹔主張群眾武裝、地方部隊和中央紅軍都得到發展,不贊成超計劃性的擴紅…… 於是對潘心源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和指責。1931 年12 月,周恩來進入中央蘇區局任書記。潘心源將心中的憂慮和苦悶向周恩來作了傾訴。

周恩來對潘心源的革命忠誠以及領導能力都非常了解,為了鼓勵潘心源繼續干好革命工作,同時也為了進一步激勵他到基層和一線經受鍛煉、接受考驗,周恩來親自安排他又一次以中央巡視員身份,赴浙南地區工作,同時任命他兼任浙南紅十三軍政委職務。就在潘心源走馬上任后不久,因叛徒出賣,不幸在浙江玉環縣被捕,犧牲時年僅27歲。中共中央機關刊《布爾什維克》專門刊發了訃告,並辟出專版刊登悼念文章。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