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創辦了中國第一個西法採煤的開平煤礦,主持修建了中國第一條標准軌距鐵路,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洋灰廠,創辦了第一家由中國人開辦的保險公司,編纂了中國人學習英語的第一部詞典和教科書,開辦了上海第一家醫院等……這個人就是唐廷樞,被稱為“中國第一位現代買辦”。
唐廷樞少年時期家境貧寒,十歲就隨父親做工,父親為了他能上學,同香港馬禮遜教會學堂的校長簽約工作8年。唐廷樞聰穎好學,經六年的學校教育,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備受社會推崇,很多在外國洋行任職的買辦經常上門求教。唐廷樞1851年在香港巡理廳任翻譯,1856年在香港大審院任正翻譯。在當翻譯期間,唐廷樞用了三年的時間,編譯出一部《英譯集全》,共六卷,這部書后來被公認為中國第一部漢英詞典。
投身實業,成就非凡
1858年,26歲的唐廷樞轉行投身商業經營和資本積累活動,在香港投資了兩家當鋪。當時上海棉花出口貿易興隆,他便從事棉花生意,獨自經營的修華號棉花行,成為外國洋行收買中國棉花的代理機構,與怡和洋行發生業務關系。
1861年,全力為怡和洋行代理生意,兩年后接替買辦,由於經營洋行有方,經濟實力迅速增長,成為上海著名的棉花洋行。隨后在擔任怡和買辦期間,不斷擴大洋行的經營領域,開展收購絲茶、航運、口岸商貿等洋行業務,還投資當鋪,經營地產,運銷大米、食鹽,涉足內地的礦產開採。
由於唐廷樞管理才華出眾,被怡和洋行派往中國各城市開疆辟土,了解並掌握了資本主義國家在航運和保險方面的運作業務知識。他還與林欽合伙開辦茶棧,投資上海三家錢庄等。為周轉商業資金,他設立了自己的事務所,建立上海絲業、茶業等同業公所,並擔任這些機構的董事。1870年,他又投資創辦了上海仁濟醫院,這是上海第一家、也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家西醫醫院。
1873年,他放棄了英國怡和洋行總買辦的職務,參與李鴻章改組輪船招商局,出任輪船招商局總辦(局長)。上任后,唐廷樞對中國洋務運動所辦的第一家大型民用企業輪船招商局進行了改組,提出以西法經營,推出合股投資體制,實施股份轉讓,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使招商局的股值一年之內翻了一倍半,開中國內地股市之先河。
經過幾年的努力,招商局不僅擁有了長江和沿海航運的大部分市場,還在菲律賓、泰國設立分局,拓展了南洋運輸業務,同時遠航英國、日本、新加坡、夏威夷和美國本土。招商局成為中國當時最大的輪船企業,經營的輪船由最早的3艘增加到30多艘。他為了開展碼頭貨棧和輪船保險業務,與徐潤等人先后創辦長源泰、長發兩個貨棧及仁和、濟和兩個保險公司,成為中國人自辦保險公司的先導。
1876年間,唐廷樞為創辦洋務實業,接受福建巡撫丁日昌的委托,籌辦福建、台灣兩地的洋務,大膽收買了美國旗昌輪船公司的全部財產,使招商局的經營地盤和經營實力不斷擴大,成為清洋務實力最大的輪船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