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焦潤坤:“牢記歷史,不只是歷史學家的事”

程 晨  管璇悅

2014年07月10日07: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熱點解讀·人物)參加“獨立自由勛章”雕塑揭幕儀式的新四軍老戰士焦潤坤——“牢記歷史,不只是歷史學家的事”

“日軍暴行抹不掉,我就是活的見証”

焦潤坤告訴記者,自己少年時就親眼見証了日軍的暴行。

1924年,焦潤坤出生在江蘇常州的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37年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時,他還只是一個13歲的少年。那個時候,日軍開始對南京周邊城市狂轟濫炸,常州也未能幸免於難。焦潤坤是那場災難的親歷者。

“有一天我正提著籃子沿街賣豆制品,空襲警報突然響了。”焦潤坤回憶說,警報剛剛拉響時,老百姓並不在意,一會兒敵機就出現在城市上空,扔下炸彈。

整場轟炸持續了約半個小時,焦潤坤躲在街邊,逃過一劫。等敵機離去,他看見滿街都是死傷的百姓,慘不忍睹,很多受傷的人使勁地喊“救救我啊,救救我啊”。

回想起當時的慘景,90歲高齡的老人激動地揮著雙手,“日軍侵略的暴行抹不掉,我就是活的見証!”

為了避難,焦潤坤的父母舉家外逃,輾轉奔波之后,焦潤坤與全家失散,成為寧波國際難童教養院的一名難童。教養院生活艱難,大家常常隻能吃上發霉的地瓜干,一點鹽水就當成下飯的菜。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孩子們還經常學唱《五月的鮮花》《大刀進行曲》等抗日歌曲。

1940年10月的一場細菌戰,讓焦潤坤未能完成初中學業。當時,日軍對寧波發動細菌襲擊,慈溪、奉化等地瘟疫橫行,教養院中近百名兒童受到感染,焦潤坤也是其中之一,被隔離治療。3個月后,當焦潤坤從隔離區出來時,不少原來的小伙伴都已經死去……

“走,打游擊去”

1942年教養院解散后,接受過抗日教育的焦潤坤和同學們決定:“走,打游擊去!”

焦潤坤與32名同學一起,經慈溪到達上林湖集結,參加了新四軍淞滬一支隊。

后來,焦潤坤在一次養病期間與部隊失散,又於1943年4月正式加入新四軍淞滬四支隊。

焦潤坤所在的部隊主要在浙東地區活動。“當時,我們黨在百姓當中最好的宣傳就是打一仗,抓幾個鬼子。”

“我們遇到很多困難,生活條件差,武器也遠遠落后於日本人,打仗就靠著勇敢和精神支持。”但焦潤坤堅信,“正義的戰爭一定能打敗非正義的戰爭。”

抗日戰爭期間,焦潤坤參加過多次戰斗,解放戰爭中又參加過魯南、萊蕪、孟良崮、豫東、淮海、渡江等戰役,后又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榮立三等功兩次,被授予三級解放勛章,並於1964年轉業。

“把傳遞歷史記憶的工作做下去”

如今,焦潤坤老人和84歲的妻子黃強生活在一起。“孩子們都住在附近,有時候回來。但是事情能自己干的,我們還是自己干。”兩位老人身體硬朗、耳聰目明、思路清晰。

離休后,焦潤坤加入了北京新四軍研究會,還時常為高校學子和部隊戰士講述戰爭經歷。他的“口述歷史”也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錄制成視頻節目。

焦潤坤說,抗日戰爭那段歷史親歷者越來越少,他要在有生之年把傳遞歷史記憶的工作做下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任何人都不可能改變歷史和事實。付出了巨大犧牲的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捍衛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歷史。任何人想要否認、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歷史,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絕不答應。

焦潤坤說,這個“絕不答應”是一種號召,是對全國人民和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們的號召。老人說,牢記歷史,不只是歷史學家的事,更是關系到民族、國家的大事。“有人意欲篡改歷史,我們一定會起而斗爭。”

《 人民日報 》( 2014年07月10日 09 版)

上一頁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