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史上最早北京全景圖片首次亮相

記者 牛春梅 實習記者 徐顥哲

2014年07月10日08:09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史上最早北京全景圖片首次亮相

阜成門內一帶,圖中垂直方向的一條主干道為阜內大街,橫向主干道為北溝沿,即現趙登禹路。位於照片中心的區域是今天的白塔寺,下方醒目的工字形建筑為成立於1918年的北京中央醫院,現為北大人民醫院。

天安門和長安街一帶,可以看到天安門、故宮等建筑群。圖中右下角的建筑為長安左門。

“航拍中國,1945——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精選展”昨天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開幕。

一組69年前由美軍拍攝的中國城鄉航拍照片首次與觀眾見面。其中,30幅在北京上空拍攝的航拍老照片,真實地記錄下了當年北京城的城市風貌,清晰的影像讓人仿佛可以觸摸到歷史。

與此同時,一幅名為“皇城金夢,1860——菲利斯·比阿托之經典中國影像”的作品,也呈現在展覽現場。這幅長達4米的照片,由6張老照片拼接而成,堪稱歷史上第一張北京全景圖片。

此次展覽將持續至8月3日。

1860

4米長老照片 再現150年前舊京風貌

1860年10月,意大利裔英籍攝影師菲利斯·比阿托站在古老的正陽門城樓上向北眺望,為他眼前這座偉大的城市拍下第一張全景照片。昨天,這張照片經過一番精心的修復,以嶄新的面目與北京觀眾見面。

初秋的陽光中,黑白色調的北京內城靜穆幽深。照片的近處,兩側是城牆、民居,中間是前門地區及已經消失的大清門,還能看清楚守著大清門的士兵整齊地把自己的武器立在牆邊。

繁華的前門商業區在這張照片中也可以看出端倪。圖中既有固定的店鋪,還有賣蘋果的小販、正在“趴活兒”的馬車,政府的一些公示也貼在這片繁華地區。

繼續向北看,不僅中軸線系列建筑依稀可辨,遠處的宣武門城樓和箭樓、妙應寺白塔勾勒出一條獨屬於北京的天際線。照片中還可以看到整個內城都被綠色包圍著,甚至能夠分辨出一些古樹的風姿。

1860年正值動蕩之時,但從照片中看北京城依然顯得非常寧靜。歷史影像學者徐家寧說,當時英法聯軍的攻擊重點在清政府實際的政治中心圓明園,所以從這個角度幾乎看不到什麼戰爭的影子。

有的觀眾仔細觀察會發現,照片裡的人很少。徐家寧說,這並不是因為街道上的人少,而是因為受拍攝技術所限,行動的物體很難被拍攝清楚。照片的右側,一個小販因為坐著不動而被清楚地拍攝下來。

今天的觀眾能夠從這張照片中一覽舊京風貌,當歸功於比阿托高超的攝影技術。當時,比阿托採用的是濕版攝影法,底片要在拍攝時現場制作,且制作過程極為繁瑣。

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拍攝全景照片更為不易。人們揣測,比阿托每拍完一張照片后,就要調整相機鏡頭的方向,他完全是依靠肉眼觀察,來保証拍攝下來的照片可以拼成完整的全景圖。

不過,如今這幅四米長的圖片,並非比阿托當時所拍攝的原版照片。原先的照片由“三人行老照片館”花重金從英國購買而來,長約兩米,此次展出的圖片,是在原版照片基礎上重新修復、放大而來的。

徐家寧說,比阿托原版的照片是用六張照片拼接而成,雖然他已經拼接得非常精妙了,但不同照片銜接部分仍有黑影和模糊之處,拍攝所使用的特殊相紙也使照片表面有許多明顯的紋路。

經歷了150多年的老照片,畫面昏黃,城市原本的景深和層次也變薄了,很難直觀感受北京城的壯闊氣派。正是為了呈現出老北京城的真實風貌,歷史影像學者秦風提出重新修復該片。

負責修復照片的是台灣著名攝影師、修圖專家周慶輝。整個修復過程長達五個月。“這份工作等於是重新描繪整張照片,由於照片本身並不大,放大時很多細部粒子會變粗,在每一個細節描繪上都必須非常仔細。”秦風介紹說。

為了忠實復制原作畫面中的細節,他們還對原版照片中涉及的老北京城風貌進行了一一考証。經過如此精心的雕琢,用秦風的話說,觀眾們在展覽現場所看到的這幅全景照片,已經稱得上是一幅“美術作品”。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謝磊)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