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潘心源錯釀“袁王事件” 毛澤東並未追究

2014年07月16日08:2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近日,《黨史文匯》發表文章《紅軍高級將領潘心源:功過是非任人說 碧血丹心寫春秋》。文中記述潘心源與“袁王事件”脫不了“干系”。然而,毛澤東認為袁、王的冤案是由於“左”傾路線的錯誤造成的,不應追究是哪個人的責任,摘編如下。

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后,潘心源則留在當地堅持游擊戰爭。在白色恐怖籠罩、反動勢力猖獗的艱苦條件下,潘心源堅持斗爭,並領導成立瀏北游擊隊,很快打開了瀏陽地區斗爭的局面。此后他承擔著中共湘東特委副書記、中共湖南省委委員兼農民部長的重任。1928年7月22日平江起義后成立了紅五軍,潘心源又率領平(江)瀏(陽)游擊隊加入紅五軍第二縱隊。其間潘心源根據游擊戰爭的實踐,總結出:“彼集我散,彼散我集,晝伏夜出,化整為零,學會打圈子”等游擊戰術,為湘鄂贛蘇區的創建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潘心源的功績不僅被當時的湖南省委所稱頌,而且連后來的蘇區政府也給予了很高評價。譬如他犧牲后不久就被蘇維埃政府評為烈士,便是明証。然而,因為潘心源曾在井岡山重大歷史事件之一的“袁王”事件中扮演過重要角色,導致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井岡山“山大王”袁文才、王佐被錯殺,以至於演繹了一場令人扼腕嘆惜的悲劇。

1929年冬,中共中央委派潘心源(化名袁清泉)為巡視員到湘贛邊界巡視督查工作,並傳達貫徹“六大”精神。

湘贛邊界特委書記朱昌偕等陪著他巡視了永新、寧岡,后又派人護送他前往位於永新、安福的天河紅五軍軍部,巡視紅五軍的情況。根據近半月的巡視,潘心源覺得有三件事要急於處理:一是將湘贛邊界、贛西特委合並組建贛西特委﹔二是成立紅六軍﹔三是處理袁文才、王佐。他親自指導召開了“遂川於田聯席會議”,從而為袁文才、王佐被錯殺定下了調子。於是,依據潘心源的特殊身份以及他制定的特殊“預案”,有的史學工作者根據事發后第3天即1930年2月27日長沙《大公報》發出一則信息:“彭德懷槍斃袁、王兩匪”,認為是彭德懷殺死了“袁王”﹔有的則認為,殺害袁文才、王佐的是中央派去解決袁、王問題的彭清泉(即潘心源)和中共贛西南特委(又被稱為邊界特委)書記朱昌偕﹔有的還認為,是由彭清泉和朱昌偕策劃,彭德懷“輕聽輕信”,沒有冷靜思考,當然主要應該由彭清泉和朱昌偕負責。從這些情況以及有關史料分析,基本上都認為潘心源與“袁王事件”脫不了“干系”。其實,熟知井岡山斗爭史的人都知道,“袁王”被錯殺的原因極為復雜,絕不是三言兩語說清的。我們評論一個人的功過是非,不能單獨地從一個角度來看,正所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對於“袁王”被錯殺事件,毛澤東在1965年回到闊別38年的井岡山時就曾對人說過:袁、王的死是“左”傾路線的犧牲品。由此可見,毛澤東認為袁、王的冤案是由於“左”傾路線的錯誤造成的,不應追究是哪個人的責任。事實也是如此,當時軍地黨組織和毛澤東都沒有因為此事給潘心源穿“小鞋”,因為在1930年后,潘心源任紅四軍政委、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常委(總前委由贛西南特委、粵東特委、四五六三軍軍委共同組成,總前委常委有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潘心源等人)等職務期間一直和毛澤東密切配合、並肩戰斗,所以,作為堅定的革命者、紅軍高級領導人的潘心源並沒有因為“袁王”事件而淹沒他應有的光芒。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