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龍啟明在昆明。
龍啟明保存的當年飛虎隊轟炸機分隊的合照。
91歲的龍啟明躺在重醫附一院老年科病床上,重慶話裡習慣夾雜著英語、普通話。
在重慶生活了60多年的他,早已愛上這個第二故鄉。
9月22日,記者通過龍啟明本人、家人和朋友,以及重慶友好飛虎隊展覽館,收集了大量資料,讓他的傳奇人生能夠較為完整地再現於世。
從香港逃回內地
父親隨手寫下“國仇未報心難死,忍作尋常泣別聲”為兄弟倆送行
龍啟明1923年出生於香港,祖籍廣東順德,是廣東順德清暉園園主龍廷槐的第五代傳人,家世顯赫,其父龍朝杰曾在香港的皇仁書院念書,跟孫中山是同校同學。
由於從小在香港長大,接受的是英式教育,龍啟明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不過,他的父親從不讓子女忘記自己是中國人,就在他9歲的時候,父親主動提出把他送回老家清暉園學習中文。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原本擔任香港電訊司副司長的龍父拒絕為日本人工作,遭到日軍的百般刁難,日軍隔三岔五就到家裡到處搜查,敲詐勒索,弄得一家雞犬不寧。
當時的香港大街上,幾乎所有的街口都設有日軍崗哨。日本兵經常毫無理由地對中國人搜身、毆打、搶劫、掠奪。於是,龍父決定讓龍啟明兩兄弟先離開香港,逃到內地。
臨別時,父親語重心長地對他倆說,“現在國難當頭,是報效國家的時候了!沒有祖國,就隻有恥辱和凌辱!”龍父還隨手寫下“國仇未報心難死,忍作尋常泣別聲”這句廖仲愷先生的名言,為兄弟倆送行。
1942年6月,龍啟明兄弟倆踏上了流亡之路。然而,和父母的這一別,竟成了永訣。后來,龍啟明的父母回內地尋找兒子,卻在途中遭日軍殘忍地殺害……
“I hate Japanese invaders.(我憎恨日本侵略者)”2005年,當龍啟明與飛虎隊老隊友愛德華·康姆亞蒂在重慶聚首時,這是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