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以史鑒今 資政育人

西藏黨史研究工作三十年

2014年10月11日14:17   來源:西藏日報

原標題:以史鑒今 資政育人

三、總結經驗 繼往開來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西藏黨史研究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歷屆區黨委對黨史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支持。歷屆區黨委專門分派區黨委常務副書記主管黨史工作,經常聽取黨研室的工作匯報,協調開展重大黨史課題研究,給予黨史研究工作極大的支持。1990年,時任區黨委書記的胡錦濤同志在返藏途經成都時特意看望出席《當代中國的西藏》審稿會的全體工作人員,並就如何修改《當代中國的西藏》提出重要意見和具體要求。1995年,時任區黨委常務副書記的熱地同志親自為《中共西藏黨史大事記》作序。2003年,時任區黨委書記的郭金龍同志親自到中央文獻研究室與時任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的滕文生同志就《新西藏》的合作拍攝交換意見。2009年,區黨委原書記、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奎元同志就編寫好《中國共產黨西藏歷史圖志》提出了重要而中肯的意見。2010年,時任區黨委書記的張慶黎同志親自主持召開常委會議,專門聽取區黨委黨史研究室關於全國黨史工作會議精神的匯報,就貫徹落實全國黨史工作會議進行研究部署。時任區黨委副書記的郝鵬同志親自到黨史研究室視察工作,就“中國共產黨歷史紀念館”項目前期建設作出重要指示。2012年,區黨委書記陳全國同志在區黨委黨史研究室工作總結上作出批示:過去的黨史工作成就喜人,明年的工作安排切實可行,西藏的黨史工作大有可為,望開創新的局面。2013年,區黨委書記陳全國同志親自審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共產黨西藏歷史紀念館”(后按中央辦公廳意見改為“西藏革命建設改革紀念館”)實施總方案,區黨委常委、區黨委秘書長王瑞連同志親自負責組織實施總方案。

黨史研究工作必須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緊緊圍繞區黨委的中心工作,為社會提供有益的智力支持,這樣的黨史研究成果才能對廣大干部群眾廣泛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增強愛國主義觀念,增強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進一步激勵各族干部群眾堅定跟黨走的信念,為實現西藏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提供充足的養分,實現資政育人的社會功能。1995年,為配合全區貫徹落實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西藏自治區黨史工委編寫出版了《中共西藏黨史大事記》、《和平解放西藏》、《平息西藏叛亂》、《西藏的民主改革》、《中央駐藏代表—— 張經武》等五本書,真實記述了1949年至1994年,黨在西藏的重要活動和經歷的重大歷史事件,對於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借鑒歷史經驗,做好現實工作具有積極的作用。2008年,拉薩發生“3·14”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后,西藏面臨反分裂斗爭的嚴峻形勢,加強教育廣大干部群眾徹底認清十四世達賴集團分裂祖國,圖謀“西藏獨立”的真面目,促進民族團結,增強黨的凝聚力,迫切需要黨史工作為之提供智力支持。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黨史工作者以高度的責任感,積極努力,先后出版了重大黨史課題《毛澤東西藏工作文選》、《解放西藏史》,回顧展現黨中央對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視,對西藏人民的親切關懷,回顧展現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為解放西藏,把西藏人民從封建農奴制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犧牲,用歷史事實教育廣大干部群眾感黨恩,永遠跟黨走。與此同時,召開史志界專家學者座談會聲討十四世達賴分裂集團的罪惡行徑,召開座談會、研討會,從理論上探討研究維護穩定的歷史經驗,利用《西藏黨史資料》發表座談會發言資料,擴大影響面,起到良好的社會作用。

做好西藏黨史工作,必須全面做好學科建設這個基礎性工作,構建西藏黨史學科體系,注重培養黨史工作者的學術思維的方式問題,努力創建一支具有良好素養的黨史工作隊伍。西藏黨史工作從1982年恢復機構至今,經歷了新老交替,普專結合的過程,發生了從點到點面結合的轉變。20世紀80至90年代上半葉,黨史工作的主要內容,是一批親身經歷解放西藏的老干部,把他們難以忘懷的革命經歷紀錄下來,作為歷史保存。隨著時間的推移,黨史工作的重心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建設轉移,特別是在中央召開第三、第四、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后,西藏工作面臨新的形勢和機遇,為此從20世紀90年代下半葉開始,西藏黨史工作不斷加強學科基礎性建設,先后制定了《西藏自治區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1994—1998年科研課題規劃》、《中共西藏自治區1996—2000年黨史工作規劃》、《西藏自治區黨史、地方志2006—2010年工作規劃》,《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西藏自治區黨史、地方志2011—2015年工作規劃》等學科基礎建設載體,不斷開拓研究領域,把黨史研究作為意識形態領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來認識,強調隻有在馬克思主義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科學合理規劃西藏黨史研究樣式與布局,並對現有黨史研究資源予以整合,承擔起黨史研究、黨史宣傳、黨史學習教育、黨史紀念活動、黨史資料征編、黨史咨詢、黨史遺址保護利用、場館建設、黨史題材作品審讀等工作,不斷深化西藏黨史研究,更加充分發揮西藏黨史研究的“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

在人才隊伍建設上,全力打造西藏黨史研究專業隊伍,從走出去,到請進來,再到建立自己固定的、具有較高學歷和學術造詣的專家學者隊伍,歷任主管黨史工作的區黨委副秘書長都是學術造詣高深,在西藏理論界享有較高聲譽的專家、學者型領導。黨史研究室主任也逐步由既有學術造詣、又富有行政領導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擔任。室內各處室越來越功能細化,人才形成梯次結構,逐步建立起一支年齡、知識結構合理,具有較強實力的黨史研究隊伍。人員編制從1982年縣級,編制10人,到1995年縣級,編制15人,再到2001年升格為副廳級,編制25人,直至目前,內設7個正縣級處室,人員編制28人(不含西藏革命建設改革紀念館編制人員)。全區七地(市)均設史志研究專門機構,其中拉薩市、那曲地區是史志分設,其余地區都是史志合署辦公。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西藏工作又提出了新要求,如何緊緊圍繞“一個中心”、“兩件大事”、“四個確保”,堅定不移走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路子,在保持西藏長期穩定、持續穩定、全面穩定的基礎上推動西藏跨越式發展,不斷改善和加強黨的領導,開創西藏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不斷滿足西藏各族群眾的新需求,是擺在我們黨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也是擺在黨史研究工作面前的重大任務。面對新形勢、新要求,西藏黨史工作需要在一些方面加強:

一是深入學習和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提高黨史工作科學化水平。黨史姓黨。黨史工作必須堅持黨性原則和科學精神統一原則,正確處理好政治和學術的關系,堅持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中心、服務科學發展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大局,立足中國當代實際問題,貼切實際地設置、開辟研究領域,使得在黨史學科體系下形成的研究成果充分發揮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為社會提供來自黨史的智力支持。西藏黨史研究工作必須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特點和規律,使黨史工作始終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用黨的優良傳統教育人,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用黨的歷史教訓警示人。

二是以史鑒今,進一步提高黨史研究成果的轉化,使黨史研究成果的價值被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更多獲取、更好吸收、更高認同、更加有效運用。黨史研究的根本目的在於服務現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資政,就是要通過深入的研究成果,用黨的豐富歷史經驗為黨和政府提供決策咨詢。”用黨史資政,是成果轉化的關鍵所在。服務決策是推進黨史成果轉化,發揮以史資政作用的重要途徑。西藏黨史研究工作隻有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才能發揮根本作用。各級黨委和政府決策部門在制定重大決策時,從黨的歷史經驗教訓中尋找規律,以史為鑒,避免重蹈覆轍,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近年來,隨著西藏黨史學教活動的進一步開展,黨史研究成果轉化在許多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但在質和量方面還是有限的,與黨在西藏的光輝歷史不夠相稱,與廣大干部群眾系統學習黨史的強烈需求還不相稱,黨史工作還需要創新理念和思維方式,以鮮活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開展黨史資政、黨史學習教育和黨史宣傳,真正拿出更多的高質量的轉化成果,被黨委認可,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滋養。

三是進一步提升黨史工作隊伍的素質和能力,加快建設高素質黨史工作隊伍,是實現黨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2010年,《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培養造就高素質黨史工作隊伍,要求把黨史干部選拔、培養、使用納入干部隊伍建設總體規劃和布局,加大黨史部門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根據西藏發展穩定局勢和黨史事業的不斷發展,黨史部門面臨的任務越來越重,工作難度越來越大,這就對黨史工作隊伍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真正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唯才是舉。隻有大力培養造就黨史名家,才能不斷生產出精品力作,隻有積極培養黨史學科帶頭人,才能提升黨史研究和黨史宣傳教育水平,隻有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黨史人才隊伍,才能實現黨史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黨史工作者在“存史、資政、教化、育人”和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教育,“知黨史、感黨恩、跟黨走”的社會主義教育中的主流作用,以實際行動迎接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為契機,適時召開全區黨史工作會議,總結經驗,鞏固成果,開拓創新,不斷推動我區黨史工作再上新台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袁璐、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