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鄧小平三次駐足鷹潭紀事

況建軍

2014年11月04日08:1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文苑》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鷹潭地處江西省東北部,居於鷹廈鐵路線的起點。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由鄉級鎮升格為縣級鎮再到縣級市和地級市,鷹潭有幸得到世紀偉人鄧小平的三次駐足,並贏得“鷹潭是個好口子”的贊語。

已經是春天了嘛

“國亂思良將”。1971年9月13日,林彪折戟沉沙事件后,面對“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亂局面,毛澤東終於想到了“人才難得”的鄧小平,決定重新起用他來治理國家。在周恩來總理親自過問下,中央和江西省委選擇了讓鄧小平及其家人從南昌到鷹潭(當時為縣級鎮建制,是華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再由鷹潭乘福州到北京的46次特快列車回京的線路。

1972年2月19日上午11時,兩輛轎車在警車的護衛下駛入鷹潭鎮委招待所(在原國民黨海軍司令桂永清私宅原址上建造,20世紀60年代初啟用)。第一輛轎車車門開處,身穿雪花呢大衣、時年69歲的鄧小平穩步下車,毫無老態。“鄧副總理好!”負責接待工作的上饒地區革委會秘書長林振福上前握住鄧小平的手親切地稱呼道。鄧小平聞言先是一驚,三年多都沒有聽到這樣的稱呼了。在聽完林振福的解釋后,鄧小平平靜地說:“還是叫老鄧吧,習慣了,這樣還親切一些。”這次隨鄧小平一起回京的有鄧小平的夫人卓琳等家人和秘書王瑞林共七人。鷹潭鎮委招待所最好的客房是二樓東面的客房,這裡被安排成鄧小平夫婦居住之所。

是日中午,作為鷹潭鎮地方主要領導的鎮委書記霍鳳翠等人在鎮委招待所設便宴招待鄧小平一行。在進餐過程中,霍鳳翠等向鄧小平全家介紹了縹緲的龍虎山、清澈的瀘溪河、古朴的上清宮等鷹潭的名勝古跡。鄧小平聽得津津有味,臉上也洋溢著被貶謫江西三年多來少有的笑容。

當晚,夜色深沉,值班的鎮委招待所女服務員鄭飛鳳和值勤的上饒地區公安處警衛科科長劉樹興抬頭望去,鄧小平房間裡的燈還亮著。子夜的鐘聲已敲響,忽然鄧小平輕輕推開房門朝樓下走去。鄭飛鳳忙上前詢問:“首長,您需要什麼?吩咐我好了。”鄧小平平靜地擺手說:“我什麼都不要,隻想隨便走走。”鄭飛鳳擔心發生閃失,委婉地勸道:“首長,外面天氣很冷,這樣走出去容易著涼的。”鄧小平微笑著答道:“不怕,已經是春天了嘛,冷不到哪裡去。”鄧小平就這樣冒著刺骨的寒風,在院子裡來來回回地走了半個多小時,然后才回房休息。

2月20日上午,福州開往北京的46次特快列車徐徐駛入鷹潭站,鄧小平與鷹潭的接待人員一一握手道別,與家人等登上了軟臥車廂,踏上回京的路程。

鄧小平這次駐足鷹潭返回北京,是他遭受“文化大革命”打擊后為黨和人民重新工作的開始。雖遭打擊,但他始終保持著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盡管被貶謫江西達三年多時間,但他始終關注著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這進一步加深了對人民群眾利益和意願的了解,進一步洞悉了歷史發展的正確規律。他以對真理的無私無畏追求,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投入到新的工作當中去。

鷹潭是個好口子

1985年,在鄧小平倡導的改革開放政策指引下,國家呈現出一片蓬勃生機。為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同年1月底國務院召開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門)泉(州)漳(州)三角地區座談會,形成將這三個“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的共識。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了此次座談會形成的《會議紀要》,推動我國對外開放形成由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再到沿海經濟開放區的新格局。在中國改革開放步伐提速的大好時機下,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主席、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的鄧小平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黨校校長王震等到廣州視察工作,途中又一次在鷹潭車站停留。

2月14日上午11時半左右,鄧小平乘坐的列車緩緩駛入鷹潭車站,在站台迎候的鷹潭市委書記孫永久、市長曾榮芳等鷹潭市黨政領導迎上前去與鄧小平、王震等握手。在站台上,鄧小平、王震等與鷹潭市黨政主要領導等親切交談。此時鷹潭升格為省轄市已一年多,各方面工作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鄧小平、王震詳細詢問了鷹潭市的人口、行經鷹潭列車車輛、鐵路建設等情況,鷹潭市委書記孫永久、市長曾榮芳一一進行了匯報。聽完工作匯報后,看著周圍一片繁忙的景象,鄧小平高興地說:你們鷹潭不錯嘛!五顏六色呀!交通樞紐嘛!是個“好口子”!隨后登上列車與鷹潭市黨政主要領導等揮手道別。

鄧小平駐足鷹潭停留近半個小時,對鷹潭的發展給予了肯定,他提出的鷹潭是個“好口子”的贊語,點明了鷹潭的交通區位優勢,指明了鷹潭的發展方向和前景。對鷹潭人民來說,鄧小平的這一論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使鷹潭人民明確了自己的發展優勢所在,更鼓舞起鷹潭人民為做大做強“好口子”、建設美好家園而不懈奮斗的信心和決心。

思想要更解放一點

1992年,我國處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節點上。之前的1991年蘇聯解體、東歐巨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低潮﹔國內改革開放也引起了爭論,面臨著向何處去的抉擇。在此關鍵時刻,鄧小平不顧自己已88歲高齡,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膽魄振臂高呼,推動中國改革開放奮力向前。從1月18日至2月21日,他一路風塵仆仆,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問題。“南方談話”成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鄧小平第三次駐足鷹潭正是在他視察完武昌、深圳、珠海之后前往上海的途中,因此江西省和鷹潭市的黨政主要領導有幸直接聆聽鄧小平南方談話發出的空谷足音。

1992年1月30日下午3時40分,鄧小平乘坐的火車徐徐進入鷹潭車站,停靠在站台旁。時任江西省委書記毛致用、省長吳官正和鷹潭市黨政主要領導上前迎接鄧小平。一節車門打開,鄧小平走下車來,滿面笑容地和毛致用、吳官正等一一握手。在興致勃勃地聽取了毛致用、吳官正關於江西省在治理整頓期間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情況匯報后,鄧小平語重心長地指出:穩定發展我贊成,但是隻要能快一點,還是要爭取快點。膽子要更大一點,放得更開一點。不能膽子沒有了,雄心壯志也沒有了。有機遇能跳還是要跳。

這時鄧楠插話說:“這個觀點,老人家鼓吹了一路”,“老人家對江西很有感情,在車上不停地講到江西”。

時間過得真快,鄧小平在鷹潭火車站一晃半個多小時就過去了。他沒喝一口水,也沒有坐下休息,在站台上時而信步、時而駐足,侃侃而談。鄧小平對陪同他的江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鷹潭市黨政主要負責人諄諄告誡:你們思想要更解放一點,膽子要更大一點,政策要放得更開一點,經濟發展的步伐要邁得更快一點。

快分別了,毛致用、吳官正向鄧小平提出“我們大家都希望您老人家在江西住段時間”的要求,鄧小平揮手道別,面帶微笑地說:等你們更發展了再來!

鄧小平的這次駐足鷹潭並發表重要談話,是他發表“南方談話”的一個重要站點和有機組成部分。他對江西提出的“思想更解放一點,膽子更大一點,放得更開一點,發展更快一點”的要求,極大地激發了全省人民的進取意識,並化作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推動全省經濟建設和其他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