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姜廷玉:反法西斯戰爭閱兵的由來與演變【2】

2015年05月07日16:42   來源:新華網

二、蘇、法、英、美等國舉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閱兵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勝利結束后,為了慶祝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蘇聯、法國、英國、美國等同盟國都舉行了勝利閱兵,並聯合舉行了勝利閱兵。

(一)蘇聯、俄羅斯舉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閱兵

1945年5月法西斯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后,蘇聯將5月9日確定為衛國戰爭勝利日。6月24日舉行了勝利日閱兵。以后蘇聯多次舉行勝利日閱兵。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政府一度停止了勝利日閱兵。從1995年起恢復了勝利日閱兵。

1945年蘇聯首次舉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日閱兵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國無條件投降的正式簽字儀式在柏林郊區的卡爾斯霍爾斯特舉行。在蘇軍元帥朱可夫的主持下,德國政府代表在蘇、美、英、法軍隊統帥部代表的面前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從5月9日零時開始生效。

蘇聯軍民經過4年浴血奮戰,以犧牲2700萬人的代價戰勝了德國法西斯。蘇聯將5月9日確定為衛國戰爭勝利日。

6月22日,衛國戰爭爆發四周年的這一天,斯大林發布命令:“為慶祝偉大衛國戰爭的勝利,茲定於1945年6月24日在莫斯科紅場舉行作戰部隊、海軍部隊、莫斯科衛戍部隊勝利閱兵式。參加勝利閱兵式的隊伍,包括各方面軍混成團、國防委員會混成團、海軍混成團、各軍事院校及莫斯科衛戍部隊混成團。在舉行勝利閱兵式時,由我的助理、蘇聯元帥朱可夫負責檢閱,蘇聯元帥羅科索夫斯基負責指揮。”

蘇軍總參謀部很快制定出閱兵實施方案並向各方面軍發布,其中混成團的規格和要求是:每個混成團由1000名士兵組成,另有旗手36名、10名候補。混成團指揮員共19人,包括團長1名、副團長2名、團參謀長1名、營長5名、連長10名。參加閱兵式的人員應從戰斗中表現最為突出並獲得過戰功獎章的官兵中選拔。各方面軍司令和空軍、裝甲兵的全體集團軍指揮員都必須參加閱兵式。混成團須攜帶36面在作戰中表現最為出色的集團軍一級的軍旗以及所有在戰場上繳獲的敵人集團軍一級的軍旗來莫斯科。

各方面軍指揮官都收到了“從前線挑選混成團到莫斯科參加勝利閱兵”的命令。列車從北、南、西三個方向開往莫斯科——他們來自從北冰洋到 黑海的10個方面軍。海軍也從波羅地海、敖德薩、塞瓦斯托波爾、新羅西斯克和摩爾曼斯科趕來。他們將作為獨立混成團參加閱兵。

關於參加受閱的軍旗,據葉廖緬科元帥回憶說:“他們特別關心混成團通過紅場時所舉的戰旗。因為這360面旗幟中的每一面都代表著某個部隊、兵團,每一面旗幟都被勇士們的鮮血染紅、都走過了無比艱難的路程:從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城下﹔從高加索山麓和革命搖籃列寧格勒到布加勒斯特和布達佩斯、維也納和貝爾格萊德、柏林和布拉格。”這些旗幟中有一面最為特殊,它在1945年4月30日被紅軍戰士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尖頂的紅旗。1945年5月20日,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在柏林舉行隆重儀式,將這面勝利的旗幟轉交別爾扎林上將帶往莫斯科。

關於由誰來檢閱和指揮閱兵式?據朱可夫元帥回憶,6月18-19日,最高統帥斯大林把他叫去,問他的騎術有沒有生疏。朱可夫回答“沒有生疏。”斯大林說:“好吧,您來檢閱。羅科索夫斯基來指揮。”

6月24日,莫斯科天氣並不晴朗,烏雲低沉,下起了小雨,但莫斯科紅場的氣氛無比熱烈。

9點左右,蘇聯最高蘇維埃會議的代表、各界代表人士及各國外交和軍事使團官員登上列寧墓檢閱台。9點45分,國防委員會主席蘇聯大元帥斯大林和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等出現在列寧墓上,墓前專門的觀禮台上站著蘇聯武裝力量的將軍們。

9點57分,朱可夫元帥騎白色戰馬通過斯帕基門進入紅場,10時整,朱可夫元帥出現的紅場上,在“立正、閱兵式開始”口令發出后,軍樂隊演奏格林卡的名曲《光榮阿:俄羅斯人民》,閱兵總指揮羅科索夫斯元帥向朱可夫報告:“蘇聯元帥同志,現役部隊、海軍部隊和莫斯科衛戍部隊參加閱兵式的隊伍已組成完畢,請檢閱!”

10時15分,朱可夫發表簡短的閱兵演說,高度贊揚蘇軍在偉大衛國戰爭中的歷史性功績:“在這激烈殘酷的會戰中,我們需要英勇的戰友——我國人民最優秀的兒女——犧牲了。今天,在這盛大的歡慶日子裡,我們謹向他們表示偉大而崇高的敬意,光榮永遠屬於保衛我們蘇維埃祖國戰斗中捐軀的英雄們!”

50響禮炮在空中轟鳴。1400名樂手組成的龐大樂隊開始演奏。

首先進入紅場的是蘇聯元帥基裡爾·梅列茨科夫率領的卡列累利方面軍混成團。10時45分,白俄羅俄第二方面軍混成團通過檢閱台,領隊為方面軍副司令庫茲馬·特魯布尼科夫上將。這支部隊的司令是這場閱兵的指揮者——羅科索夫斯基元帥。11時零5分,鳥克蘭第四方面軍在司令安德列·葉廖緬科大將率領下接受檢閱。11時20分,海軍混成團,團長為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中的蘇聯英雄法捷耶夫海軍少將。方隊中包含了各大艦隊和分艦隊的代表。

在閱兵的最后時刻,在那些高揚著的戰旗之后,紅軍士兵將兩百多面繳獲的納粹軍旗拋擲在列寧墓腳下,其中包括一面“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軍旗。斬將奪旗之后的不屑一顧,向世界展示了蘇聯紅軍蔑視法西斯侵略者的豪邁氣概。

閱兵式持續了兩個小時。由於莫斯科一直下雨,飛機沒有飛過上空。莫斯科的群眾游行也被取消。晚上,人們重新走上街頭,觀看焰火表演,載歌載舞,莫斯科一夜無眠。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蘇聯改變了之前的閱兵慣例,將五一國際勞動節改為大型游行慶祝活動。而5月9日則作為衛國戰爭勝利日取代五一勞動節成為蘇聯法定的閱兵慶祝日。

蘇聯最后的一次勝利日閱兵是1990年。1990年5月9日,蘇聯舉行慶祝衛國戰爭勝利45周年閱兵。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在列寧墓上檢閱了部隊。在重裝備分列式時,還有數百台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坦克、裝甲車、炮車等舊式裝備率先列隊快速通過列寧墓檢閱台。這次勝利日閱兵,是蘇聯解體前最后一次的勝利日閱兵。

1991年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聯邦政府竭盡全力要在各個方面與前蘇聯劃清界限。停止了勝利日閱兵。1995年5月9日,是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50周年。葉利欽總統決定恢復紅場勝利日閱兵。俄羅斯之所以決定恢復勝利日閱兵,主要是因為當時俄羅斯陷入持續的經濟和社會危機,第一次車臣戰爭的失利也使部隊士氣極度低落。葉利欽希望通過紀念勝利的閱兵來凝聚人心、提振俄軍士氣。另外,面臨北約東擴的壓力,俄羅斯也需要通過回憶二戰同盟國的團結戰斗經歷來緩和與美國及北約之間的關系,改善國際安全環境。1995年進行的勝利50周年閱兵,分別在紅場和附首山勝利廣場舉行了衛國戰爭老兵紀念閱兵式和俄羅斯武裝力量閱兵式。因為車臣戰爭,一些外國元首參加了衛國戰爭老兵紀念閱兵式,拒絕參加俄羅斯武裝力量閱兵式。

從這一年開始,俄羅斯每年都舉行勝利日閱兵,但通常沒有裝備展示。

普京擔任總統后,俄羅斯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垂直權力體系的完善加上普京總統個人權威的確立,使俄羅斯逐步從危機中走出來,經濟和國防建設明顯進步。隨著北約東擴進程的推進,俄羅斯與美國及其北約盟國的矛盾加深。嚴峻的現實,逼迫普京政府轉而向俄羅斯的傳統尋求身份認同,向前蘇聯的歷史和形象尋求國家凝聚力。

2005年是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這一年的閱兵規模較大。在5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及國際組織的代表面前,2500名衛國戰爭老兵身著當年的軍裝乘坐軍用卡車,按照1945年6月24日勝利閱兵時的順序從檢閱台前通過。那一刻,俄羅斯與蘇聯的形象合二為一,衛國戰爭勝利的榮光洋溢在每一名老兵臉上。出席閱兵式的還有德國國防軍老戰士和德國總理施羅德。這次閱兵雖然場面隆重,但沒有展示裝備。

2008年5月9日,是衛國戰爭勝利63周年,俄羅斯舉行了隆重的閱兵式。在數十個軍人徒步方隊正步走過列寧墓前的檢閱台之后,俄羅斯陸海空三軍的重裝備時隔13后再次在紅場上駛過,引起了極大的轟動。100多台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防空導彈發射車、多管火箭炮、地地導彈等重裝備列隊通過紅場,天空中掠過的是包括蘇-27在內的30多架空軍戰機。大規模的高新裝備展示被眾多西方媒體評論為俄羅斯的“肌肉展示”。

2008年8月俄羅斯格魯吉亞沖突之后,俄羅斯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兩地區獨立,俄羅斯與格魯吉亞及西方的關系都進一步趨冷。在俄羅斯閱兵的前三天,即2009年5月6日,在距俄軍在南奧塞梯的駐地僅70公裡地方——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附近的瓦賈尼軍事基地,北約部分成員和伙伴關系國舉行為期近一個月的“危機反應”聯合軍事演習。俄羅斯將支持格魯吉亞現行政策的西方勢力等同於二戰時期的法西斯,竭盡全力予以反擊。

2009年5月9日上午在莫斯科紅場,俄羅斯紀念蘇聯衛國戰爭勝利64周年閱兵式正式舉行。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總理普京及其他領導人出席閱兵式。俄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和莫斯科軍區司令格拉西莫夫分別乘敞篷吉爾轎車檢閱受閱官兵。俄總統梅德韋杰夫在閱兵儀式上發表講話,它指出:“戰勝法西斯,對於全世界人民來說既是一次偉大的榜樣,也是一次重大的教訓。今天,這一教訓仍具有現實意義,因為現在仍有人進行戰爭冒險。”“隻有遵守國際法准則,才能擁有一個和平的世界。”莫斯科衛戍部隊近9000名官兵分列不同的大型方陣,在雄壯的軍樂伴奏下正步走過紅場。之后,110台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防空車、火箭炮、飛彈等重裝備通過紅場,空軍70多架戰機在空中受閱。閱兵持續了約1小時。這是自1995年5月9日俄羅斯紀念蘇聯衛國戰爭勝利50周年閱兵式之后俄聯邦舉辦的最大規模的勝利日閱兵式。這次閱兵式,沒有以往歷次閱兵的歷史部分,而是直接開始了俄羅斯現代武裝力量的展示。展示的武器裝備數量比往年多出一倍。這次閱兵引起各國的熱烈評論,不少人認為這次閱兵寓意深刻,“梅普組合”要通過這次閱兵,向世人和國民顯示其“續寫俄羅斯強國史”的決心和信心。

2010年5月9日,俄羅斯18個城市舉行勝利日閱兵,24個城市舉行士兵游行活動,共10萬名軍人參加。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全境同步閱兵活動”,橫跨俄羅斯遼闊領土,10余個時區的所有閱兵式都在莫斯科時間5月9日10時開始。這次閱兵,俄羅斯政府還首次邀請了當年與蘇聯結成反法西斯同盟的美、英、法三國和波蘭派部隊參加紅場閱兵式,組成反希特勒同盟成員國閱兵方隊,由波蘭三軍儀仗隊打頭。約600名二戰老兵應邀參加紅場閱兵式。

2013年5月9日,俄羅斯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盛大的閱兵式,慶祝衛國戰爭勝利68周年,共有1.1312萬名軍人參加,10種101件地面武器裝備亮相,17個飛行編隊68架戰斗機和直升機飛越紅場上空。最引人注目的是各種旅級方隊(摩步旅、坦克旅、炮兵旅、三防機動旅)和來自各兵種學院(導彈兵、空降兵)及陸海空軍“科研中心”的學員方隊,展示了俄軍近年來的改革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軍新的軍事戰略走向。尤為突出的是空中梯隊,幾乎所有列裝的飛機悉數登場,全面展示了俄羅斯的空中力量。

2014年5月9日,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9周年閱兵式在莫斯科紅場舉行,俄陸海空軍隊及戰略導彈部隊逾1.1萬人參加閱兵式,S-400“凱旋”防空導彈系統等超過200部軍事裝備現身紅場。俄總統普京在致辭中稱:愛國主義的力量是無往不勝的, 尤其是在今天,我們所有人都切身感受到什麼是忠於祖國,能夠捍衛國家利益有多麼重要。普京當天午后又趕赴克裡米亞聯邦區,出席在塞瓦斯托波爾舉行的衛國戰爭69周年勝利日海空閱兵式,向黑海艦隊致賀,並向塞瓦斯托波爾英勇衛士紀念碑獻花圈。 當天俄羅斯有26個城市舉行閱兵式,25個聯邦主體鳴炮慶賀。

據介紹,2015年紅場閱兵規模為俄羅斯現代閱兵史上之最,接受檢閱的官兵超過1·5人。走過紅場受閱的有:三軍儀仗隊、步兵團、空軍營、海軍團、戰略火箭營、太空防御兵營和空降團各一個,軍校生方隊,聯邦保衛局克裡姆林宮警衛署騎兵儀仗隊等。

接受檢閱的兵器,俄羅斯最新型的裝甲車,包括“阿瑪塔”新型坦克、“庫爾干人”戰車、“飛鏢”裝甲運兵車和新式的“聯盟”-SA自行火炮等在紅場首次亮相。

新式裝備還有列裝的的空降兵的BMD-4M戰車和列裝戰略火箭兵的“亞爾斯”導彈。在機械化方隊中亮相的有火箭兵代表、MSTA-S型自行火炮和“伊斯坎德爾”導彈。

據介紹,這次紀念活動總共有26個城市舉行閱兵式,36座軍事榮譽城市舉行不展示技術兵器的閱兵,22個城市燃放禮花。

(二)法國、英國、美國等同盟國舉行勝利閱兵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勝利結束,法國、英國、美國等同盟國國家紛紛組織勝利閱兵,蘇聯、美國、英國、法國還舉行聯合勝利閱兵,慶祝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告慰在戰爭中犧牲的英烈。

法國在巴黎舉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閱兵

1944年8月19日,法國抵抗力量在巴黎舉行起義。自由法國第2裝甲師在勒克萊爾指揮下於8月24日進入巴黎,25日德國法西斯軍隊投降。

8月25日,戴高樂進城后決定26日從凱旋門廣場到聖母院大教堂舉行勝利閱兵。由於城郊還有部分不肯投降的德軍,一個戰術小組清早就開往布爾日方面掩護。在檢閱分列式的時候,第2裝甲師的其余部隊分編成3個隊,分別在凱旋門、香榭麗舍大街的圓點廣場和大教堂前警戒。

8月26日,美軍為了不喧賓奪主,並為法國人的歡慶保駕護航,美軍部隊撤出巴黎。除了記者和攝影師外,盟國方面沒有參加這次檢閱儀式。巴黎的廣播電台被及時修復,不斷地播發檢閱儀式的消息。在地鐵和公共汽車尚未恢復運行的情況下,無數市民徒步走向市中心。

8月28日下午3時,戴高樂到了凱旋門。乍得團在凱旋門前排成戰斗隊形,戴高樂隨后點燃了英雄紀念碑前的火炬,閱兵式正式開始。此時的香榭麗舍大街已經站立著超過200萬翹首以盼的群眾。戴高樂隨后下車步行,在群眾暴風雨般呼喊他名字時揮舞著雙手,以答群眾的歡呼。

在凱旋門下,煙火騰空。戴高樂在經過克裡蒙梭塑像時敬了禮,游行路線上的一幕幕熟悉又陌生的街景讓他感慨,他在回憶錄中寫道:杜伊勒裡宮代表了兩個皇帝、兩個王朝的國家尊嚴﹔協和廣場和加魯塞爾廣場目睹過大革命激情的奔流,並檢閱過勝利的軍隊﹔ 許許多多街道和橋梁以勝利的戰斗命名﹔榮軍院的圓屋頂還閃爍著太陽王的光輝﹔杜倫尼、拿破倫、福煦的墓碑﹔香榭麗舍在僅僅兩代人的時間內就經歷過4次侵略者的踐踏,他們在可憎的軍樂聲中進行過分列式。

閱兵式進行過程中,有幾個家伙站在教堂上層座位打排槍,這些人說是向隱蔽的德國人射擊,雖然歡慶活動現場的所有人都很鎮靜,但戴高樂仍然提前結束了閱兵儀式。

加拿大軍隊在法國舉行勝利閱兵

1944年9月3日,加拿大在法國的迪耶普舉行閱兵,以紀念當年犧牲在迪耶普海灘上的加拿大同胞。加拿大第2步兵師以整齊的隊列走過迪耶普海灘,祭奠完長眠在法國的戰友們的英靈,踏上了返回祖國加拿大的旅程。

英國舉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閱兵式

1945年7月21日,駐柏林英軍部隊舉行了勝利閱兵式,英國首相丘吉爾、陸軍元帥蒙哥馬利親臨檢閱。閱兵在第3皇家騎炮兵團J連的禮炮聲中拉開序幕,參加閱兵的主要部隊是有著“沙漠之鼠”綽號的英國陸軍第7裝甲師。丘吉爾、蒙哥馬利和第7裝甲師師長首先乘坐M3半履帶裝甲車檢閱部隊。隨后進行分列式,第7裝甲師所屬部隊的半履帶裝甲車、坦克和自行火炮排成整齊的方陣駛過閱兵台。皇家軍樂隊則帶領著徒步方陣在著名的蘇格蘭風笛聲中進行。美國軍隊、法國軍隊和蘇聯軍隊的代表參加了此次閱兵。

1946年6月8日,英國在倫敦舉行了二次世界大戰勝利閱兵。二戰時,因為波蘭被德國法西斯軍隊攻佔,不少波蘭士兵逃到西方國家,以波蘭部隊的名義加入反法西斯的戰斗。戰爭勝利后,斯大林希望波蘭部隊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勝利日閱兵。英國害怕激怒斯大林便隻向曾與英國皇家空軍並肩作戰的第303波蘭戰斗機中隊發出了閱兵的的邀請,未邀請其它波蘭軍隊。波蘭軍隊感到英國人“背叛了他們的盟友”。第303中隊表示不邀請波蘭其它軍隊,他們也不參加閱兵了,拒絕了英國的邀請。波蘭軍隊未參加英國倫敦的勝利大閱兵。所以,這次英國勝利閱兵,主要是英國本國軍隊參加受閱。

1995年5月8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勝利50周年紀念日。英國王室成員與民眾一同慶祝勝利日。伊麗莎白女王在白金漢宮臨時搭建的主席台上發表演講。閱兵式上,有吹吹打打的軍樂隊,有昂首挺胸的皇家近衛騎兵部隊,也有身著迷彩作訓服的皇家海軍陸戰隊員。閱兵式中最引人注目是二戰老兵隊伍。這些老兵雖都已年過七旬,但仍精神抖擻,軍容嚴整,昂首闊步行進在隊列中。英國軍隊規定,退役軍人保留在重大場合穿軍服的權力,並可以用退役前最高軍銜冠於姓氏前,這是軍隊給予從軍者的終身榮譽。老兵胸前挂滿勛章和獎章,在陽光的映照下閃閃發光。閱兵式上,二戰時使用過的老式轟炸機和運輸機在震耳的轟鳴場中編隊從空中飛過,人們向飛機揮手、歡呼。

美國舉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閱兵

在人們的印象中,現代美國軍隊幾乎沒舉辦過閱兵活動。事實卻並非如此。1946年1月12日,美國也防照其他國家舉行了勝利閱兵。自此之后的五六十年代,每次總統競選結束后,美軍都要為新當選的總統舉行一次盛大閱兵。在艾森豪威爾1952年和1956年兩屆總統就職典禮上,美軍出動了眾多部隊接受檢閱,大量高精尖武器悉數出場!給艾森豪威爾總統掙足了面子。肯尼迪總統在1960年當選后組織了一次閱兵。為了讓大家記住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英勇表現,受閱部隊特別復制了一艘他當年指揮的魚雷艇,成為整場活動的主角。

四大戰勝國在柏林舉行聯合勝利閱兵

根據雅爾塔協定,攻入德國的美國軍隊在易北河停了下來,將柏林留給蘇聯人單獨解決。蘇軍用30萬將士的鮮血攻入柏林。而英國、法國、美國也作為戰勝國進駐柏林。

1945年9月,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四大戰勝國在柏林舉行了聯合勝利閱兵式,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勝利。這次聯合勝利閱兵,由於諸多政治原因,經過多方商議、爭吵、妥協,閱兵式的規模被限制在不超過1000人,裝甲車輛不超過100輛,這實際上將聯合勝利閱兵式降格為一次小型的慶祝儀式。

參加閱兵的本應是四國武裝力量最高代表。但參加閱兵的盟軍高級將領中,除了蘇聯派出“勝利象征”的朱可夫元帥,美國派出喬治·巴頓代表艾森豪威爾參加閱兵。英國方面蒙哥馬利元帥缺席,代替他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少將布萊恩·羅布森。法國科依尼格則代表德·塔西尼出席。高層都是這種態度,自然就也無法指望閱兵式有多少精彩了。聯合閱兵式體現不出一絲真正的聯合味道。

或許是出於對西方盟國的憤怒,也可能是故意要震懾未來的對手,蘇聯紅軍把分配到的這點裝備車輛份額全給了沒趕上二戰的JS-3重型坦克。這種坦克性能遠超曾在二戰中讓英美頭痛不已的“虎”式重型坦克。當JS-3重型坦克隆隆駛過閱兵場時,英、美、法等國家閱兵代表深切地感受到“裝甲差距”,這可能是后來西方綿延數十年的“蘇聯坦克群噩夢”的開端。這是四大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聯合閱兵式。出於各自原因,四大戰勝國在此后的宣傳上極力淡化聯合勝利閱兵,1945年9月的柏林四國聯合閱兵漸漸被人們淡忘。

2015年,中國將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舉行閱兵。中國將邀請參加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戰場作戰的國家以及其它有關國家的領導人出席觀摩活動,也將邀請一些國家軍隊派員參加閱兵式並出席觀摩活動。中國舉行閱兵的目的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開創未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姜廷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