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擔當與成就: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3】

曹前發

2015年05月13日15:0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45年,毛澤東、朱德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台上

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在敵后戰場艱苦抗戰,為抗戰的勝利作出了最為重大的貢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在戰略防御階段配合正面戰場開辟敵后戰場。全國抗戰初期,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組織了淞滬、忻口、徐州、武漢等戰役,給日軍以沉重打擊。八路軍、新四軍積極參加了各戰區防御作戰。同時,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后廣泛發展抗日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民主根據地,逐步開辟了廣大的敵后戰場。

1937年9月下旬,八路軍一一五師一部取得平型關大捷,殲敵1000余人,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是全國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極大地振奮了全國人心。從1937年9月到1938年10月,八路軍、新四軍同日偽軍作戰1600余次,斃傷俘敵5.4萬余人,八路軍發展到15.6萬余人,新四軍發展到2.5萬人,敵后抗日根據地(包括游擊區)總人口達5000萬以上。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是抗日戰爭戰略相持階段的主戰場。1938年10月武漢失守以后,日寇改變了政策,對國民黨以政治誘降為主,以軍事進攻為輔,而移其主力於敵后戰場,殘酷地對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進行清鄉和“掃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戰爭普遍展開,抗日民主根據地不斷鞏固和擴大,在戰略上造成對日本重點佔領的城市和交通線的反包圍態勢,形成犬牙交錯的戰爭形態。從抗戰全局來看,構成了與正面戰場相對應,在戰略上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策應的,獨立的廣大的敵后戰場。敵后戰場的發展壯大,抗擊著約60%的侵華日軍和95%的偽軍,逐漸成為主戰場,減輕了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壓力,成為促使國民黨抗戰到底的重要因素,為贏得全國抗日戰爭勝利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是全民族抗戰的中堅力量。在戰略相持階段,特別是從1941年起,日軍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和抗日根據地作為主要進攻對象。1942年,日軍在華北、華中有55萬余人,其中用於鞏固佔領區的約有33.2萬人。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抗日力量擔負起抗擊日軍的主要責任。1940年8月,為了粉碎日軍對華北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囚籠”政策,八路軍對華北日軍發起大規模的進攻戰役,即百團大戰。這次戰役共作戰1824次,斃傷日偽軍2.5萬余人,俘獲1.8萬余人,沉重打擊了日軍。

談起百團大戰,親歷這次戰役的聶榮臻滿懷勝利豪情地說,這是抗日戰爭期間我八路軍在華北敵后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的戰役,前后歷時3個半月。這次戰役,給了日本侵略軍以沉重打擊,嚴重打擊了敵人妄圖分割我抗日根據地軍民的“囚籠”政策,鉗制了敵人大量兵力,拖住了日軍進攻正面戰場的后腿,遏止了當時妥協投降的暗流,全國軍民莫不感到歡欣鼓舞。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承擔著對日全面反攻的主要任務。從1943年起,敵后戰場逐步扭轉困難局面,在一些地區開展對日偽軍攻勢作戰,1944年開始局部反攻,1945年8月開始全面反攻。由於日軍佔領的大部分城鎮、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區已處在解放區包圍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實際承擔起對日全面反攻的主要任務。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的聲明,各解放區立即組織反攻大軍,陸續發起猛烈的全面反攻。

事實是最好的証人。當日本宣布投降時,長期在東北戰斗的,在華北、華中等地包圍各重要城市的,不是別人,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國民黨軍隊主力一直集中在中國的西南和西北地區。

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對敵作戰12.5萬次,消滅日偽軍171.4萬人,其中日軍52.7萬人,繳獲各種槍支69.4萬余支,各種炮1800余門。共產黨員發展到120多萬人﹔人民軍隊發展到120余萬人,民兵發展到260萬人﹔抗日民主根據地面積達到近100萬平方公裡,人口近1億人。

中國共產黨樹立了英勇抗戰的楷模。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付出了巨大犧牲。其中,指戰員傷亡60余萬人﹔敵后抗日根據地的人民群眾傷亡達600余萬人。八路軍的“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的“劉老庄連”、東北抗聯的“八女投江”等共產黨領導下的英雄群體,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等為代表的眾多優秀共產黨人,為抗戰勝利流盡最后一滴血。

正如在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前夕,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作政治報告中指出的:“三次革命的經驗,尤其是抗日戰爭的經驗,給了我們和中國人民這樣一種信心: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朱德在中共七大上作軍事報告,說道:“八年來,我偉大的中國人民軍隊——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抗日縱隊,和敵人進行了空前英勇的、殘酷的、可歌可泣的勝利戰爭,成為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就是由於毛澤東同志的政治方針和軍事方針是正確的。”

抗日戰爭的歷史証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武裝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堅定的維護者,是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力量。經過抗日戰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不僅有了空前壯大,中國共產黨在廣大人民中的政治威信也得到了極大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把實現民族獨立、人民民主、國家富強的希望,寄托在中國共產黨人的身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