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原因造成人們對抗戰期間犧牲的中共將領群體認識的缺失與失真
造成人們對中共將領群體認識的缺失與失真的原因有很多,不僅僅有今天學術研究上的空缺與偏差,同時還有歷史造成的種種原因。總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抗戰中犧牲的許多中共部隊高級軍官,本來與國民黨軍隊將領級別相當,但並沒有被授予同等的軍銜。
1937年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轄3個師、每師編制1.5萬人,師轄兩個旅,每個旅轄兩個團。國民黨當局又於1937年10月12日宣布,將湘、贛、閩、粵、浙、鄂、豫、皖8省邊界地區的中國工農紅軍游擊隊和紅二十八軍等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下轄四個支隊。取消紅軍番號,將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這是中共在民族危難關頭為促成國共合作而向國民黨做出的重大讓步之一。由於部隊編制的減少,許多位中共部隊的高級軍官,實際上被降了幾級使用。有些人后來在抗日戰場上犧牲了,但歷史並沒有給他們“正名”,恢復應有的將領身份。
紅軍經過改編后,就八路軍而言,與改編前相比人數雖未減少,但編制級別卻大大降低,主要表現在,由原來的三個方面軍改為三個師,有的軍級編制降為營級編制,如原紅二十九軍改編為第一二九師特務營,原紅三十軍改編為第一二九師炮兵營,原紅軍獨立第一師和陝北獨立團改編為第一二○師特務營。在此次改編過程中,大多數紅軍干部不得不降級使用,許多高級將領“官降三級”,甚至“官降四級”。方面軍總指揮當師長,軍團長當旅長,軍長當團長。如紅二方面軍總指揮賀龍任第一二○師師長,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肖克任第一二○師副師長,官降四級。如紅十五軍團軍團長徐海東任第一一五師三四四旅旅長,紅六軍團軍團長陳伯鈞任第一二○師三五九旅旅長,官降四級。如紅一軍團第二師師長楊得志任第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團長,紅十五軍團第七十八師師長韓先楚任第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八團副團長,官降三級、兩級不等。這就導致后來在抗戰中犧牲的中共部隊的將領,許多本來與國民黨軍隊中將領級別相當,應當是將領,但並沒有被授予同等的軍銜。如1938年4月18日犧牲的葉成煥烈士,紅軍改編時由師政委改任團長。如果根據國民政府當時授予旅長以上為少將的規定,葉成煥烈士理應為將軍,這還沒有考慮軍銜追加的問題。
2、國民黨為了限共、防共,沒有給共產黨將領以同等待遇。
抗戰期間,國民政府為了拉攏人心,以求壯大自己的力量,試圖削弱共產黨,獨享抗戰勝利成果,對國民黨將領甚至對一些坑害人民的土匪授予將領等職,而對共產黨高級將領卻極其苛刻。如1943年任命甘肅土匪馬步芳為國民革命軍第四十集團軍總司令,1949年5月18日,再次任命其為代理西北軍政長官,同時他獲得了陸軍中將加上將軍銜。1941年2月,蘇魯戰區游擊縱隊副總指揮李長江率所部8個支隊投靠國民黨,被國民政府授予少將軍銜,等等。
3、抗戰期間,中共部隊在軍銜制上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制度和管理體系。
縱觀整個抗戰期間,中共部隊在軍銜制上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制度和管理體系,這是造成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部隊一直沒有統一的軍銜,乃至軍官犧牲后也沒有進行軍銜上的追加和認定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共部隊從初創到抗戰初期在待遇方面都是平等的。正如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一文中指出的,紅軍“從軍長到伙夫,除糧食外一律吃五分錢的伙食。發零用錢,兩角即一律兩角,四角即一律四角。” 這種辦法在軍隊中實行了很長時間。因此,那個時候軍隊內部還沒有明確的等級觀念,官兵待遇基本上是一樣的。因此,從中共領導人的謀略上看,也就談不上實行軍銜制的問題。
七七事變以后,為了國共合作和促成全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又因為當時國民黨軍隊是有軍銜的,並且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軍銜體系,所以中共部隊在這個時候提出了軍銜問題。1939年4月2日,八路軍以總司令朱德和副總司令彭德懷的名義,給毛澤東和中央書記處發電,正式提出了在我軍內實行軍銜制度的建議,並正式發文對軍銜的評定標准做了明確規定。此后,有一部分中共將領被授予了軍銜,如當時的第一二○師師長賀龍、副師長肖克被授予了中將軍銜,第一二○師參謀長周士第、第三五八旅旅長盧冬生等被授予少將軍銜。實際上,中共部隊在這一時期被授予軍銜的只是少數人,這部分人大都是需要經常與國民黨打交道或搞統戰工作的人。盡管1939年的這次授銜工作,有具體的措施,也有部分人員被授予了軍銜,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這一次授銜工作最后還是沒有真正在中共部隊內普遍實施。1942年4月24日,黨中央作出了“軍隊中暫不規定等級軍銜”的決定,標志著中共部隊的第一次授銜工作宣告結束。
在第一次授銜工作結束后,黨中央又進行過兩次純屬臨時性的授銜。一次是在1945年9月,為了與蘇聯紅軍在軍銜上一致,從而能夠更好地開展工作,黨中央給臨時派到蘇聯的六位派出人員授以軍銜。另一次是1946年,為了便於中共部隊派往各地的軍事調停處的代表能與國民黨的代表平等工作,進行了臨時性的授銜。但在國民黨發動了全面內戰之后,這部分中共將領被授予的軍銜也就自動被取消了。
4、中共部隊一直沒有按照國際慣例,追加在抗戰中犧牲的將領軍銜。
二戰中,無論是國民政府,還是蘇聯、美國等都曾對在戰爭中陣亡的將士嘉獎的同時,普遍追加了軍銜,就連加害國日本的軍隊也不例外。如,1937年8月29日,侵華日軍第三師團步兵五旅團步兵六聯隊隊長倉永辰治步兵大佐,在入侵上海吳淞鐵路碼頭的作戰中,被中國軍隊擊斃,死后被追晉為陸軍少將。1939年6月17日,侵華日軍華中派遣軍第十三軍十五師團步兵團團長田路朝一陸軍少將,在安徽南部的一次戰斗中,被中國軍隊擊斃,死后被追晉為陸軍中將。國民政府方面,如第七十九軍中將軍長王甲本在衡陽保衛戰中壯烈殉國,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南京保衛戰中犧牲的蕭山令等幾位少將,后均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中將,等等。但對於中共領導的抗日部隊犧牲的將領們來說,截至目前,沒有對他們進行過軍銜上的追加。
5、新中國成立后首次授予軍銜時,對抗日戰爭中犧牲的中共將領僅僅追認為烈士,並沒有進行軍銜上的追加。
1955年在全國授予軍銜的時候,只是對在戰爭中幸存下來的中共將領進行了軍銜授予。從此,中國人民解放軍有了自己的10位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等等。但對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官兵僅僅是追認為烈士,並沒有進行軍銜上的追加,貽誤了追加抗戰期間犧牲的中共將領軍銜的最佳時機,留下了歷史的遺憾。
![]() | ![]() |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