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史上,東北抗日聯軍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14年的艱苦斗爭,這支隊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楊靖宇是世人皆知的英雄,但烈士后人低調處世,鮮有人知道他們的狀況,幾經輾轉,記者聯系上楊靖宇的孫子馬繼民。火車奔馳在麥浪翻滾的中原大地,在鄭州,記者見到了這位英雄的后代。
英烈后人榮膺全國“最美家庭”
馬繼民不但沒有見過爺爺,也沒看到過父親。楊靖宇原名馬尚德,河南駐馬店確山縣人。馬繼民現住在鄭州鐵路局物資供應總段家屬院裡的一個普通單元房裡。房子很小,五六十平方米,擺設簡單,唯有客廳牆上的三幅照片引人關注:一幅是2005年8月26日,中央軍委領導接見部分抗戰英烈家屬和英雄集體時的留影﹔還有一幅是2009年9月14日中央領導同志在接見為新中國成立作出貢獻的英模人物、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家屬座談會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合影﹔第三幅是最近照的,90歲高齡的方秀雲的全家福,方秀雲是馬繼民的母親,也是楊靖宇烈士唯一的兒媳,這張全家福是在方秀雲家庭榮獲2014年全國“最美家庭”時照的,記者和馬繼民交談的話題就從這張英烈后人榮膺全國“最美家庭”的照片開始。
“我們時刻保持著低調和艱苦奮斗的作風,有這麼一樣東西,凝聚著我們的家訓家風。”說罷,馬繼民去裡屋拿出了一個用紅綢布裹著的物件,小心翼翼地打開,裡面是塊硬邦邦的樺樹皮。“這是我爹從爺爺犧牲的地方帶回來的,1958年2月,我爹第一次去給爺爺掃墓,在墓前,爺爺的老戰友送給他一塊樺樹皮,對他說:‘你父親當年就是吃這個和敵人打仗’。從此,這塊樺樹皮成了俺們馬家的傳家寶。”從1953年到如今,這塊樺樹皮在馬家珍藏了60多年。
楊靖宇身后僅有一子一女,馬從雲是楊靖宇將軍唯一的兒子,他和方秀雲育有5個子女。新中國成立后,組織安排馬從雲到省委工作,而馬從雲卻想在鐵路系統當一名普通工人。自此,馬從雲開始了自己與火車打交道的人生。不幸的是,1964年8月,馬從雲前往江蘇鎮江施工時,他的肝炎轉為肝癌,同年病故,年僅37歲。馬從雲去世時,家裡的孩子年齡都小,小兒子馬繼民才在母親腹中3個月大,養家的重擔一下子就全落在方秀雲一個人身上。
“我娘當年唯一的想法就是把我們5個孩子拉扯大,讓我們能上學、工作,成家立業。盡管孩子們的爺爺是著名的抗日英雄,但是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娘從來沒有給政府添麻煩。”馬繼民從小跟著母親做手工活,糊過紙盒、縫過手套……在20世紀50年代建的36平方米的小平房裡,方秀雲帶著孩子們一直住到1998年拆遷。
“我們五個孩子的名字當中都有一個“繼”字,從大到小依次是:繼光、繼先、繼傳、繼志、繼民。我娘常告誡我們,絕對不允許以抗日英雄后代為借口向組織提要求、撈好處,‘爺爺是爺爺,你們是你們。不能張揚,低調做人。’”馬繼民告訴記者,“和別人家庭的孩子相比,我們從小就有著一種沉甸甸的歷史責任感。”
楊靖宇的長孫馬繼光從小因病失聰,愛人王軍是馬繼光在聾啞學校時的同學,現在都已退休。二孫子馬繼志,曾在解放軍駐河南某部服役,並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因戰負傷,榮立過三等功一次。在部隊服役期間,馬繼志從未提過自己的爺爺是楊靖宇,他認定一切都應該靠自己的努力獲得。復員后,馬繼志被分配到鄭州鐵路局機務北段工作,職業是司機。馬繼先是楊靖宇的長孫女,第一批下鄉知青,回城后在天津一所中專讀書,畢業后被分配到鄭州鐵路局,后調入鄭州鐵路局職工技術學院基建科。她育有一子,因成績優異,被保送復旦大學讀書,現赴美留學深造。二孫女馬繼傳在20世紀70年代下鄉到扶溝縣,回城后被分到鄭州鐵路局工作。
![]() |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