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褚振江
人物小傳:賈若瑜,四川省合江縣人,1915年6月19日生,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長征。離休前任軍事學院副院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百歲開國將軍賈若瑜日前在醫院病床上接受了記者的訪談。
賈若瑜出生在四川合江一個杏林世家,后舉家搬遷到貴州赤水,走上革命道路。賈老與軍事教育非常有緣,堪稱我軍教育戰線的“活化石”。
抗大有個教官課講得好
1938年12月,為壯大抗日力量,培養大批抗日干部,中央軍委決定組建抗大第一分校、第二分校,挺進敵后辦學。1939年初,賈若瑜隨抗大第一分校到了山西。
作為軍事總教,肩負著教學規劃的重任,他深感軍事課教學應按照戰爭的需要改革。當時八路軍的教學內容主要依據蘇軍戰斗條令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游擊戰術。為此,賈若瑜到八路軍總部做調研,取得了八路軍115師平型關戰役、120師雁門關戰斗、129師神頭嶺伏擊戰、陽明堡襲擊戰等鮮活的戰例材料。
129師師長劉伯承總結了當時我軍各師對日寇的游擊戰經驗,向賈若瑜講了游擊戰的基本原則:“什麼是游擊戰啊?游,就是走﹔擊,就是打。游而不擊,是逃跑主義,擊而硬碰是拼命主義,都是要不得的。”
1939年夏,賈若瑜奉命到晉東南參加會議。會上,朱德總司令向抗大校長何長工詢問:“聽說你們有個教官課講得好,大家都稱呼他為‘游擊大王’,今天來了嗎?”何長工將賈若瑜推到朱總司令面前說:“就是他,名叫賈若瑜。”
賈若瑜向朱總司令敬了一個標准的軍禮。朱總司令高興地說:“好嘛,我們就應該多培養一些‘游擊大王’式的教員!”
一邊教學一邊打仗
賈若瑜不僅對游擊戰理論講得好,在戰場上指揮作戰也同樣十分出色。他率部馳騁膠東,虎口拔牙,以謀略制敵,打了不少漂亮仗。
1940年4月,抗大一分校膠東支校在掖(縣)招(遠)邊成立。不久,賈若瑜任校長時,偽軍以一個師的兵力來襲。賈若瑜率支校僅有的兩個學生營,擊退敵人多次進攻。
是年冬,日寇對大澤山根據地進行合圍“掃蕩”。山東縱隊第5旅決定率領主力部隊轉移,把中共膠東區委、行政公署、工、農、青、婦等群眾團體共2000多人的非戰斗人員,交由賈若瑜掩護,帶到山區隱蔽。
誰知,一上山就被敵人團團圍住。賈若瑜冷靜地思考著突圍良策。從地圖上看,這裡根本沒有其它的出路,隻能沿分水嶺的水溝行走,但很困難,盡是石頭,騾馬行走聲響很大。
為避免發出聲響,賈若瑜命人將騾馬腳上裹上棉花,令通信排留一個班警戒南北兩個山口,同時在山上燃起火堆,不時向山下投手榴彈和射擊,布設疑兵陣,大部隊則在山溝中潛行。第二天,敵人攻山,通信排以僅犧牲兩人的代價成功牽制敵人,掩護大部隊完成轉移。
1941年7月,賈若瑜調任山東縱隊第5旅參謀長,告別了生活戰斗了6年的抗大。之后,他將課堂上的理論運用於抗日戰爭的戰場上,取得了一系列指揮反“掃蕩”的戰果。
臨機決斷,敢於勝利
1942年7月,膠東軍區成立,許世友任司令員,林浩任政委,賈若瑜任參謀長。在反日偽對膠東的“拉網大掃蕩”中,賈若瑜表現出杰出的指揮才能。
8月下旬,膠東軍區首長派賈若瑜指揮東海軍分區和軍區第17團相機攻取敵騰甲庄據點。此據點由偽軍3000多人防守,工事極為堅固。9月8日,當賈若瑜准備對騰甲庄發起強攻時,敵情發生重大變化。日偽軍從青島增兵,由海陽向東派出1000多人的增援部隊,進攻騰甲庄的部隊面臨腹背受敵的危險。
得知這一情況,膠東軍區首長電令賈若瑜率部立即撤出戰斗。面對被敵前后夾擊的形勢,賈若瑜判斷,在軍區第16團的阻擊下,敵援軍到黃昏時可能進至據騰甲庄西20華裡的夏村宿營,而當時青紗帳已起,日偽軍和頑軍的援軍不敢夜間出動,隻要嚴密警戒,不斷擾襲敵人,就可以阻止敵人前進,為進攻騰甲庄爭取更多的時間。賈若瑜利用守敵知有援兵到而掉以輕心的僥幸心理,果斷地將撤退改為進攻。
正當敵人開晚飯之際,賈若瑜指揮部隊從騰甲庄東南角處沖了出來,出其不意地突入庄內。經6個多小時激戰,抓了3000多俘虜。駐海陽守敵驚聞騰甲庄失守的消息,不戰而逃,我海陽獨立營乘勝追擊潰逃的頑敵,海陽城宣告解放,東海軍分區轄區內的頑敵被全部肅清。
對這次勝仗的經驗,賈若瑜總結道:“戰爭年代我軍的干部對戰爭的責任心都是非常強的,戰斗積極性也很高,指揮員就應該有這個膽略。”(記者 褚振江)
(《解放軍報》2015年06月17日 11版)
推薦閱讀: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