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劉少奇在華北抗日前線

2015年06月29日08:41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劉少奇在華北抗日前線

1936年1月,劉少奇(中)化名胡服,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前往北方局所在地天津

1935年“華北事變”之后,日本侵略的野心已昭然若揭,華北成為他們繼東北之后的下一個目標。身為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的劉少奇,毅然決然肩負起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辟華北抗日根據地、發動群眾參加抗日戰爭的歷史重任。

團結進步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35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派劉少奇作為中央駐北方代表去華北,任務是貫徹瓦窯堡會議精神,大膽地運用黨的策略,鞏固黨的組織,團結愛國人士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

到達北方局所在地天津后,劉少奇對華北地區黨組織的狀況和抗日救亡運動的形勢進行了深入調查,並向北方局及河北省委闡明了當前的形勢、黨的任務、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他先后以陶尚行、呂文、K.V.等筆名在眾多黨內外刊物上發表了《肅清關門主義與冒險主義》、《白區職工運動的綱領》等一系列理論文章,從政治上、思想上清除黨內“左”傾關門主義、冒險主義等錯誤思想的影響,全面總結了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工作的經驗教訓,通過深入扎實的工作,調動了人民群眾參軍參戰的積極性,使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深入人心。

為鍛造堅強的組織,劉少奇積極進行了華北各地黨組織的恢復、整頓和重建工作。首先,把支持正確路線、熟悉北方黨組織情況的中共天津市委書記林楓和彭真等同志調到北方局工作。改組后的北方局領導河北、山西、山東、綏遠、河南、內蒙古等地黨的工作和抗日斗爭。其次,北方局根據中央指示,派出黃敬等一批干部赴上海、漢口、廣州、香港等地恢復和建立黨組織。再次,為一大批在王明“左”傾錯誤思想統治時期受到打擊、迫害的黨員干部平反。一時間,北方局的面貌煥然一新。

1936年6月,經中共中央批准,北方局採取特殊時期的特殊政策,設法將王若飛、薄一波、劉瀾濤、安子文等61名黨的領導骨干從北平郊外草嵐子監獄營救出獄。隨后將他們派往華北各地,加強北方局對各革命根據地的領導。在他們的努力下,北方局黨的組織不斷發展壯大、工作卓有成效。到1936年底,北方局黨員數量已發展到5000余人。其中,天津黨員數量由年初的30人增加到400多人,並在許多工廠、大中學校和群眾團體中建立了黨支部。組織的擴大,為建立華北地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提供了保証,使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夠在國民黨統治區貫徹落實,抗日救亡運動得以蓬勃開展。在劉少奇的部署下,天津民眾救國會、天津工人救國會、天津農民救國會、天津學生救國聯合會等抗日救國團體紛紛成立。中共天津市委還發動、組織了聲勢浩大的“五二八”反日示威大游行,有力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在爭取閻錫山支持抗日的同時,北方局還通過各方面的關系,在華北地方實力派中開展統戰工作,把“打倒賣國賊宋哲元”的口號改成“擁護二十九軍抗日”,以爭取宋哲元、傅作義、張治中等國民黨將領加入抗日陣營。

1936年8月5日,中共中央寫信給劉少奇和中共河北省委,信中指出:“北方黨的工作,自胡服(劉少奇的化名)同志到后,有了基本上的轉變”、“這些主要的轉變,是已奠定了勝利的基礎,開展著光明燦爛的偉大前途”。

調動積極因素,成立山西青年抗日決死隊

1936年12月,劉少奇指示薄一波,著手訓練1000名“臨時村政協助員”,規定三大任務:一是廣泛進行宣傳鼓動,喚起民眾抗日熱情﹔二是發展犧盟會員,以十人為一組招募100萬會員﹔三是挑選愛國熱情高、工作積極努力的會員,介紹他們報考國民兵軍官教導團。1937年4至7月下旬,薄一波開始在山西組建山西青年抗日決死隊,分別集合在忻州、祁縣、太谷、壽陽、平遙等處,組成10個團進行訓練。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抗戰打響。7月16日,劉少奇臨危受命,再次出任北方局書記。7月28日,劉少奇將北方局機關遷往山西太原,重新組建北方局,擔負起領導華北抗戰重任,組織和動員民眾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937年10月16日,中央向各抗日根據地印發了劉少奇署名陶尚行的《關於抗日游擊戰爭中各種基本政策問題》的小冊子,為抗日游擊戰爭指明了方向。

1937年8月1日,山西青年抗日決死隊總隊在山西太原國民師范禮堂舉行成立大會,宣布八月一日為新軍誕生日。1938年4月,決死隊一、三兩個縱隊和一部分國民黨軍隊配合八路軍129師及115師一個旅,殲敵4000余人,收復縣城18座,粉碎了日軍的9路進攻。從1938年底開始,決死隊進行了“西林整軍”,在八路軍總部的幫助下,在沁縣的西林主辦了3期軍政訓練班,培訓排、連以上干部和優秀政工人員,八路軍總部負責人朱德、彭德懷、左權親自給訓練班講課。1939年上半年,決死隊發展到50個團約五萬余人,成為一支馳騁晉綏疆場的抗日勁旅。

加強黨的領導,組建晉察冀邊區人民政府

由於國民黨奉行片面抗戰的錯誤策略,無力抵擋日軍的進攻,1937年11月8日山西太原失守。在此之后,劉少奇更加注重開展獨立自主的抗日游擊戰爭,以大刀闊斧的方式創建了華北地區的各個敵后抗日根據地。為了加強黨對邊區抗日戰爭的領導,1937年11月16日,劉少奇指示聶榮臻組建晉察冀邊區人民政府。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1938年1月11日,第一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民主政權——晉察冀邊區臨時行政委員會在河北阜平成立。

晉察冀邊區政權的成立,標志著以五台山、阜平為中心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正式形成,下轄熱河、察哈爾省的全部,河北省大部,山西省東北部,綏遠省東部及遼寧省西部共108個縣,約2500萬人。邊區政府既領導抗日戰爭,又開展減租減息、土地革命運動,還通過頒布婚姻條例對封建婚姻家庭制度進行改革,成為中國共產黨早期民主政權的雛形和華北人民政府的前身。在八年抗戰中,邊區軍民和日偽作戰32000余次,斃傷日偽軍35萬人,創造出“地雷戰”、“地道戰”等一系列游擊戰法,對抗日戰爭做出了重大貢獻,被中共中央譽為“敵后模范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范區”。這些成績與劉少奇的首倡之功是分不開的。

1938年3月,劉少奇返回延安,在毛澤東的建議下仍負責指導華北黨的工作。11月,他出任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挺進華中敵后,在新的天地裡繼續為抗戰的勝利奮斗。

(羅雄 作者為劉少奇同志紀念館館長、全國劉少奇生平思想研究會副會長)

推薦閱讀:

盤點:15位起義的國民黨高級將領(組圖)

珍貴組圖:細數毛澤東對十大元帥的獨特評價

盤點中共第一代領導人子女鮮為人知的蘇聯歲月(組圖)

揭秘:毛澤東如何評價周恩來劉少奇等7位老一輩革命家(組圖)

緬懷陳雲:新中國“掌櫃” 一生清正廉潔(組圖)

珍貴組圖:喬石工作照片回顧


>>點擊圖片進入有獎競答活動頁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謝磊)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劉少奇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