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史簡介:八路軍第129師
抗日戰爭時期,第129師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之一。
全國抗戰爆發后,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1937年8月22日,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紅四方面軍第4、第31軍及陝北紅軍第29、第30軍等部,改編為八路軍第129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參謀長倪志亮,政訓處主任張浩。轄第385、第386旅及教導團和師直屬隊,全師共1.3萬余人。1937年10月22日,八路軍團以上部隊恢復政治委員制度和政治部(處)名稱,張浩任師政治委員。1938年1月,鄧小平任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1937年9月30日,第129師命第385旅旅部率第770團及直屬隊留守陝甘寧邊區,師部率第386旅及第769團、教導團等共9000余人開赴華北抗日前線。
1938年2至3月,第129師在正太鐵路和邯(鄲)長(治)公路沿線展開交通破擊戰和伏擊戰,先后取得了神頭嶺、響堂鋪等戰斗的勝利。4月,參加粉碎日軍3萬余人對晉東南地區的九路圍攻,鞏固和擴大了晉冀豫抗日根據地,成立了晉冀豫軍區。
為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從1939年冬開始,第129師先后進行了邯(鄲)長(治)公路及平漢鐵路的破擊戰。1940年5至6月間又發起白晉鐵路和武(安)涉(縣)公路破擊戰。8至12月參加百團大戰。
從1941年起,華北敵后抗戰進入嚴重困難階段。為適應斗爭的需要,第129師實行主力部隊地方化,採取以武裝斗爭為核心的全面對敵斗爭方針,大力組織游擊集團,加強邊沿區的對敵斗爭,開辟了太岳以南的新區。
1943年10月,第129師機關與八路軍總部機關合並(第129師番號仍保留),太行、太岳、冀南和冀魯豫軍區統由八路軍總部直接指揮。1944年,第129師一面繼續深入開展整風、生產和練兵運動,一面積極打擊敵人,進一步恢復和擴大了抗日根據地。
1945年春、夏,第129師各部隊開展大規模的攻勢作戰,將日偽軍壓縮到中心城市及主要交通線上。自8月11日開始,參加全面反攻,解放大片國土,使太行、太岳、冀南、冀魯豫邊4區連成一片。
在八年全國抗戰中,第129師殲滅日偽軍達42萬余人,解放縣城80余座。在第115師的配合下,創建了東起津浦鐵路,西抵同蒲鐵路,南跨隴海鐵路,北至德石、正太鐵路的晉冀魯豫解放區,面積達18萬平方千米,人口達2400余萬,部隊發展到近30萬人,為奪取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彭玉龍)
念奴嬌
八路軍第129師抗戰追懷
■丁增義
落霞孤鹜,正長空秋水,太行桴鼓。指點江山形勝處,俯仰風流誰主?遍地狼煙,英雄閱盡,漫道征人苦。憑欄回首,此中秦帝漢武。
烽火席卷高原,旌旗蔽日處,險關難阻。卻看天兵揮巨斧,萬裡逐倭如虎。破襲陽明,百團酣戰,和血青梅煮。大河東去,浪花淘盡千古。
![]() |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