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百團大戰【4】

2015年08月24日08:21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百團大戰

  背景

  砥柱

  戰火中成長壯大的新四軍

  1937年10月1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南方8省(湘、贛、粵、浙、閩、鄂、豫、皖)14個地區的紅軍和游擊隊(不含瓊崖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任命葉挺為軍長后,由中共中央提名經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核定,又任命項英為副軍長,張雲逸為參謀長,周子昆為副參謀長,袁國平為政治部主任,鄧子恢為政治部副主任。

  1937年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漢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南昌。2月上旬,軍部命令江南各游擊隊到皖南歙縣岩寺集結整編,江北各游擊隊分別在湖北黃安七裡坪和河南確山縣竹溝集結改編。全軍編為四個支隊,共1.03萬余人,各種槍械6200支(挺)。

  1938年4月28日,新四軍以1、2、3支隊部分干部和偵察分隊組成先遣支隊,由粟裕帶領由皖南岩寺出發,向蘇南敵后挺進,執行戰略偵察任務。

  根據情報,日軍野戰重炮兵第5旅團司令部和所屬部隊人員將乘汽車由鎮江出發南進。6月17日凌晨2時,粟裕帶先遣支隊步兵6個班,輕機槍1個班,短槍1個班,冒雨進抵鎮江東南15公裡之韋崗設伏。上午8時許,日軍車隊進入伏擊圈,新四軍突然發起攻擊,經過半小時激戰,斃傷日軍少佐以下20余人,擊毀汽車4輛。新四軍江南首戰告捷。

  1938年6月28日,第1支隊第2團一部在江蘇省鎮江西南竹子崗、孔家邊地區(今屬丹徒縣),伏擊日軍車隊及來援之日軍400余人,斃傷日軍20余人,俘日軍特務機關經理官弦政南,擊毀汽車6輛。這是首次俘獲日軍軍官的戰斗。

  1939年1月18日,新四軍第2支隊第3團由粟裕率領,從江蘇省高淳縣與安徽省當涂縣交界地區踏雪出發,長途奔襲安徽省蕪湖日軍飛機場附近的偽軍據點官陡門。21日凌晨4時抵近官陡門,沖進偽軍據點。此次戰斗,從開始攻擊到結束戰斗約8分鐘,連同清掃戰場總共不足半小時,全殲守敵300余人。這是首次長途奔襲戰斗。

  ……

  邊戰斗,邊發展。新四軍先后建立了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豫皖蘇根據地、豫鄂邊根據地、淮海根據地、鹽阜根據地、淮南路東根據地、淮南路西根據地、蘇北根據地……

  在抗日戰爭中,新四軍抗擊和牽制了16萬日軍、23萬偽軍﹔作戰2.2萬余次,其中對日偽軍作戰1.9萬余次,殲日偽軍31萬余人﹔反國民黨頑固派自衛作戰3000余次。新四軍作戰傷亡8.9萬余人。新四軍從最初的1萬余人,發展到擁有主力21.5萬余人。

  觀點

  砥柱

  抗戰是幾個領導中心?

  張海鵬

  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實際上存在兩個領導中心:國民黨是一個領導中心,共產黨也是一個領導中心。少了一個,抗日戰爭獲得勝利都是不可能的。

  在抗戰的整體大局中,國民黨、共產黨都起著領導作用,不承認其中任何一個中心發揮的領導作用,都不是歷史主義的態度。說國民黨是領導中心,是因為它掌握政府。說共產黨發揮了領導作用,是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是因為它倡導、推動並始終堅持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使抗日戰爭所必需的國內團結能夠維持下來,而且,共產黨還指揮八路軍、新四軍,動員敵后地區的廣大人民群眾,擔負著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從這些來說,共產黨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領導中心,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中國抗戰,有兩個領導中心,是靠兩個戰場來支持的,是靠兩個戰場的配合取得勝利的。國民黨掌握政府,可以調動全國資源和人力。正面抵抗日軍的進攻,當然非它莫屬。但如果沒有敵后戰場的存在,中國抗戰是支持不下去的。這一點,隻需要看到,侵華日軍的一半或者一半以上都用來對付八路軍、新四軍和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根據地就可以了解問題的所在。

  國民黨和共產黨兩個領導中心歷史地位發生著此消彼長的變化。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內部又統一、又斗爭的過程中,二者力量的消長發生著變化,總的歷史趨勢是國民黨政權的力量由盛轉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力量由弱轉強,並且歷史性地改變了國內政治力量的對比。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推薦閱讀


9·3閱兵抗戰老同志方隊乘車受閱 老兵平均年齡90歲

俄羅斯等10多個國家派代表隊參加閱兵 來自五大洲

9·3閱兵受閱部隊共編50個方隊 多數裝備首次亮相

閱兵貫徹勤儉節約方針 受閱裝備均為現役無新購

“狼牙山五壯士”等英模部隊方隊參閱是一大亮點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