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堂
湘南失利和毛澤東迎返二十八團
7月17日,部隊到達酃縣水口不久,茶陵縣委書記江華送來了毛澤東長達3頁的親筆信,信中闡述了部隊開往湘南的危險,要求朱德、陳毅、杜修經決不能貿然行動,必須按永新聯席會議的決定,將部隊帶回永新,合同紅三十一團、三十二團消滅“會剿”根據地的敵人。江華還傳達了毛澤東的再三囑咐,湘南敵人太強大,千萬不可以去,否則必敗無疑。朱德、陳毅、杜修經見信后,決定當晚在水口宿營,第二天召開連以上干部會議,重新討論部隊去湘南還是回永新的問題。
第二天的會議由杜修經主持,陳毅首先宣讀了毛澤東的來信,隨后的討論出現了兩種意見,有的同志認為現在離江西永新還不遠,返回還來得及。杜修經、龔楚則認為毛澤東已不是前委書記,無權指揮部隊,並打開軍用地圖說,這裡離永新很遠,返回去也解不了邊界之圍,必須執行沔渡會議作出的決議,回湘南,克郴州。很多同志見事到了如此地步,隻能朝前走,爭取到湘南打幾個勝仗再說,萬一失利再回邊界也不難。為此,部隊隻得繼續向湘南進軍。為防止二十九團孤軍深入,遭敵圍擊,朱德、陳毅隻得命令二十八團隨二十九團行動。並在出發前強調,此去湘南,無論勝敗,都得返回邊界。
7月24日,部隊與駐郴州范石生部發生激戰,先勝后敗,不得不撤出戰斗。二十九團跑的跑,死的死,幾乎全軍覆沒,僅剩下胡少海等100余人和蕭克帶領的十幾個戰士。這些人后返回部隊,被編入二十八團。黃埔一期畢業的參謀長王爾琢為追回二營營長袁崇全叛變后帶走的機槍連、迫擊炮連而犧牲。
8月18日,林彪率二十八團一營攻克桂東縣城。毛澤東聞訊,於8月23日率三十一團三營前往桂東迎返二十八團。
紅軍主力遠離根據地后,敵軍乘機攻入,永新、蓮花、寧岡先后被敵佔領,邊界各縣城及平原地區也淪為敵踞。根據地內被殺之人,被焚之屋,不計其數,史稱邊界“八月失敗”。
毛澤東到達桂東縣城后,主持召開了干部會議,朱德、陳毅作了深刻檢討,表示願意接受處分。毛澤東總結了這次失敗的教訓,他說:“造成這次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湖南省委脫離實際的錯誤領導和‘左’傾盲動主義的影響。部隊離開根據地,沒有廣大群眾的支持,成了孤軍作戰,也是造成這次失敗的重要原因。革命要發展,部隊力量要壯大,要休養生息,都需要根據地。”隨后通過討論,決定給朱德、陳毅留黨察看3個月的處分。會議還通過了取消前委、成立行委的決定,由毛澤東任書記,指揮部隊行動。留下杜修經、龔楚組織湘南特委,杜修經為書記。9月8日,部隊離開桂東,先后攻佔遂川,收復寧岡全縣,於9月26日回到井岡山。隨后又連戰皆捷,取得了第二次反“會剿”的勝利,恢復了邊界割據。這時根據地“南自遂川井岡山南麓,北至蓮花邊界,包括寧岡全縣、遂川、酃縣、永新各一部,成一南北狹長整塊”。
1929年冬因與黨組織失去聯系而脫黨的杜修經,在半個多世紀后的回憶錄中說:“由於我的行為,造成了井岡山的‘八月失敗’,幾乎毀了中國革命的根基,其錯誤是非常嚴重的。今天重憶此事,我真是內疚不安。”而龔楚則在1935年叛變投敵。
頻道精選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