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八集歷史紀錄片《永遠的長征》22日晚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10】

【查看原圖】
八集歷史紀錄片《永遠的長征》22日晚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10】
八集歷史紀錄片《永遠的長征》22日晚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10】

10月22日,是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的日子,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北京前鋒視線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拍攝的八集歷史紀錄片《永遠的長征》於今晚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22:38分與廣大觀眾見面。

該片以全景式的視角、史詩般的敘述、富於情感的文字、充滿張力的畫面、激情澎湃的旋律、深沉厚重的解說,將中國工農紅軍各路長征的全過程,紀錄於385分鐘時長的影片中。第一集《悲壯出發》,第二集《偉大轉折》,第三集《雄關漫道》,第四集《堅忍不拔》,第五集《生命頌歌》,第六集《情深意長》,第七集《北上北上》,第八集《奠基西北》。該片集中了黨史軍史專家多年來的研究成果,以中央革命根據地反第五次“圍剿”失敗為切入點,詳盡剖析了“左”傾錯誤的軍事指揮所導致的反“圍剿”失敗,以及中國革命所面臨的重大抉擇。以精當而細膩的筆觸,書寫了以遵義會議為起點的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刻畫了毛澤東和紅軍出神入化的戰爭精妙﹔描繪了各路紅軍轉戰中的艱辛與奇崛﹔謳歌了紅軍戰士跨越生命極限的悲壯﹔繪畫了長征為中國革命所播撒的火種﹔揭示了與張國燾分裂主義斗爭的波詭雲譎﹔唱響了紅軍落腳陝北所帶來的中國革命的新輝煌。特別是,全片始終貫穿一條紅線,即紅軍北上,是懷揣一個不可動搖的信念,走上挽救民族危亡的戰場。

以今日視角看長征,歌吟偉大的長征精神,是本片濃墨重彩的一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理想高於天。本片突出長征精神的當代詮釋,呼喚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全片以“長征,永遠在路上”的意蘊結尾,再次點出“永遠的長征”之主題。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宣教局)

《永遠的長征》分集梗概

第一集 悲壯出發

本集從一本珍藏的紅軍號譜切入,敘述“左”的錯誤軍事指揮和政治上的“關門主義”致使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反“圍剿”的戰爭是殘酷的,紅軍付出重大犧牲,仍難挽回局面。毛澤東被排斥在軍事指揮核心之外,但他對前途和勝利充滿信心,寫下了“風景這邊獨好”的詩篇,表達了失敗不失志的決心。紅軍退出根據地,在連續突破敵四道封鎖線后,代價慘重。歷史正醞釀著重大轉折。

第二集 偉大轉折

從過老山界開始,中央內部開始對紅軍轉移方向問題發生激烈爭論。在殘酷的戰爭面前,人們越來越感到必須立即解決錯誤的軍事指揮問題。與共產國際聯系的中斷,使中國共產黨開始了獨立解決自己政治、軍事重大問題的進程。通道、黎平、猴場三個會議的召開,為偉大的歷史轉折做出了必要的鋪墊。遵義會議的召開,終止了錯誤軍事指揮,毛澤東進入中共中央領導核心,確立了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從而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

第三集 雄關漫道

四渡赤水,是毛澤東軍事指揮的得意之筆。在今天的中國民間,紅軍長征四渡赤水也以文化的形式傳播開來,帶著濃烈的傳奇色彩,其實“四渡赤水”的每一步,都步步驚心。在毛澤東的領導下,紅軍在滇貴川黔的崇山峻嶺中,像插上了翅膀,迷惑敵人、調動敵人,打擊敵人,最終甩開了敵人的圍追堵截。戰爭,在這裡進入了一種化境。那神來之筆,點化了當代中國戰爭史上的壯偉奇觀。

第四集 堅韌不拔

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圖上,我們清晰看到,各路紅軍部隊,在中國大西南和大西北的廣袤地域上,由分散到匯聚,由弱小到剛強,肩負人民希望,向著北方,向著挽救民族危亡的戰場,堅韌地走下去。而留在根據地的部分紅軍戰士,則舍身忘命,始終堅持而紅旗不倒。整個長征,就像中國革命領導的大匯聚。它休戚與共、眾志成城,百川歸海。

第五集 生命頌歌

紅軍長征所經歷的艱難、艱辛、艱苦和悲壯,構成了人間奇跡。穿越水草地,跋涉大雪山﹔飢餓、病痛、負傷、犧牲,隨時都可能降臨在紅軍勇士身上。但沒人懼怕,更沒人屈服。而艱難,卻促發了革命樂觀主義,使它在最艱辛的時刻發出光華。長征中的革命樂觀主義和犧牲精神,終於演化成長征文化。紅軍戰士的悲壯,正是他們以自己的生命,唱出的一曲流芳百世的頌歌。

第六集 情深意長

人民是革命之母。長征,是黨、紅軍與人民血乳相連的舞台。無論多麼艱難,多麼困苦,紅軍都嚴守紀律,嚴守信義,嚴守承諾,嚴守初心。紅軍不僅解救人民於水火,而且用生命保護、救治人民群眾,從而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甚至,群眾把為自己犧牲的紅軍戰士,當作“菩薩”來膜拜。長征,也是一首“情深意長”的歌謠。

第七集 北上北上

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的會師,曾是長征中一件極為令人歡欣的大事。但是,張國燾的分裂主義野心,在特定時間和特定環境中陰暗爆發。為北上的戰略目標,黨中央與張國燾的分裂行為作了堅決斗爭。張國燾一意孤行,帶隊南下,另立中央,犯下黨的歷史上最大的分裂罪行。在黨中央的嚴厲批評和朱德、劉伯承,以及北上會師的二方面軍領導人任弼時、賀龍、王震及廣大紅軍指戰員的斗爭下,張國燾被迫取消另立的中央。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終於北上實現大會師。

第八集 奠基西北

毛澤東說,我說陝北是兩點,一個落腳點,一個出發點。1935年10月19日,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和中共中央抵達陝北吳起。隨著直羅鎮戰役的勝利和迅速解決陝北的錯誤肅反,紅軍終於在行程二萬五千裡后,找到了家。經過瓦窯堡會議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經過東征、西征,經過西安事變,中國革命終於奠基西北。七七事變后,紅軍改編為八路軍,迅即出師抗擊敵寇戰場。歷史從不凝固。它總是不斷向前。而長征和它形成的精神,卻凝固在黨、國家和民族的記憶中。可以斷言,長征,將是中國人心裡永遠也講不完的故事。

分享到:
(責編:謝磊、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