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7日08:30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電視劇《領袖》劇照。
“九月來信”是我黨早期在周恩來主持下起草的一份重要文件,它對紅軍和黨的建設產生了重要影響。
1928年“六大”,周恩來當選為政治局常委,任秘書長兼中央組織部長,分工負責軍事工作,成為中央工作的實際主持者。
1929年,在反圍剿的革命斗爭中,朱德與毛澤東由於對建軍原則、建軍思想、根據地建設等分歧,導致了紅四軍內部出現了問題。於是,中共中央派了留蘇學生劉安恭等人5月到紅軍工作。劉安恭將蘇聯黨內斗爭那套做法搬來,將爭論公開化,並將領導人分派,說朱德擁護中央指示,毛澤東自創體系不服從中央指示,加深了意見分歧。
在這種情況下,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6月22日在龍岩召開,經過民主選舉,毛澤東落選,由陳毅當選紅四軍前委書記。因為朱德善於帶兵,和戰士一起挑糧,衣著像個伙夫頭,深受中下層干部和戰士的愛戴。毛澤東經常在屋裡思索問題,計謀多,在上層干部中威望高。但是在代表大會代表中,中下層干部與戰士多於上層干部,這也是毛澤東落選原因之一。會后,毛澤東離開紅軍,留在閩西養病並指導地方工作。
8月中旬,消息傳到在上海的中央,周恩來十分慎重。8月13日,他在政治局會上說:這是歷史上很久以來意見不同的沖突,因他們工作很努力,故未有大的爆發,等陳毅來后,再做答復。
1929年8月底,陳毅到上海向黨中央匯報工作。8月29日,政治局聽取了陳毅的匯報,決定由周恩來、李立三、陳毅組成委員會,起草一個決議,周恩來為召集人。周恩來對陳毅說,要把毛澤東同志請回來。他強調要召開一次會議,統一思想,分清是非,鞏固紅四軍的團結,維護朱、毛的領導。
周恩來講這個話,不僅是聽了陳毅的匯報,也是由於他了解陳毅、毛澤東、朱德。在歐洲他就認識陳毅、朱德,他還是朱德的入黨介紹人,他們一起參加了南昌起義。在三人之中,朱德年齡最大,從戎多年,是忠厚的長者、討伐袁世凱護國軍的名將、滇軍的高級將領,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對於初創的紅軍特別重要。陳毅比周恩來小3歲,喜愛文學,為人正直坦蕩,在軍事上、在政治上的經驗都不如朱、毛兩人。經過討論,周恩來和陳毅對農村武裝斗爭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由此,陳毅起草了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來信”,主要內容如下:
其一,在黨的文件中第一次將農村的紅軍提到一個很高的高度。指示信指出:“先有農村紅軍,后有城市政權,這是中國革命的特征,這是中國經濟基礎的產物。如有人懷疑紅軍的存在,他就是不懂得中國革命的實際,就是一種取消觀念。”
其二,關於紅軍的根本任務,指示信規定:“一、發動群眾斗爭,實行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二、實行游擊戰爭,武裝農民,並擴大本身組織﹔三、擴大游擊區域及政治影響於全國。”
其三,針對紅四軍各黨部關於分兵與集中的爭論,信中指出:“分兵與集中只是某一個時期中的工作方式的利便問題,絕不能把紅軍四軍分成幾路各不相屬的部隊,這樣就是分散而不是分兵,或者把紅軍四軍分小,化成無數的游擊隊而不相聯屬。兩者皆是取消觀念。”信中批評急躁情緒,明確指出“預定一年內奪取江西全省政權的決定,也是錯誤的”。
這封信支持毛澤東的觀點,加強黨在紅軍的領導,指出:“黨的一切權力集中於前委指導機關,這是正確的,絕不能動搖。不能機械地引用‘家長制’這個名詞來削弱指導機關的權力,來作極端民主化的掩護。”指示信提出要“糾正一切不正確的傾向”,並提出解決方案:“第一,應該團結全體同志努力向敵人斗爭,實現紅軍所負的任務﹔第二,前委要加強指導機關的威信,與一切非無產階級意識作堅決的斗爭﹔第三,前委應糾正朱、毛兩同志的錯誤,要恢復朱、毛兩同志在群眾中的信仰﹔第四,朱、毛兩同志仍留前委工作。經過前委會議,朱、毛兩同志誠懇接受中央指示后,毛同志應仍為前委書記,並須使紅軍全體同志了解而接受。”
這封信在政治局討論通過后,由陳毅帶回蘇區傳達,朱德表示堅決擁護中央指示,歡迎毛澤東重回前委工作。於是,陳毅派人將中央的信送給毛澤東,請毛澤東回來工作。毛澤東看到中央的來信,十分高興,並到長汀和朱德、陳毅會合。
1929年12月28日、29日,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上杭古田召開,會議選舉毛澤東為前委書記,重回紅四軍的領導崗位。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摘編自2013年10月24日《北京日報》 李海文/文)
推薦閱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