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紫
2016年11月09日08:3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聲明:本文原載於《福建黨史月刊》2016年第9期,系該期刊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世紀偉人毛澤東,堪稱出色的語言藝術大師。他博學多聞,思維敏捷,在很多場合與人廣泛交往時,他以詩人的情懷、哲人的深邃、史家的廣博、政治家的氣度,談笑風生、妙語連珠,消除了拘謹,活躍了氣氛,在延安時期尤其如此。僅從他說名道姓的一個個詼諧故事中,便可讀出一代偉人智慧火花的閃耀、深刻哲理的闡釋、超人膽識的展現,令人欽佩。
(一)
朱仲麗1915年出生於湖南長沙。1937年,朱仲麗到達延安后不久,毛澤東同這個小老鄉開玩笑說:“你是人中最美麗的啰!”
朱仲麗連忙擺手說:“哪裡,哪裡。”
毛澤東又笑著說:“哪裡?就在你的名字上啊!仲麗嘛,自稱人中之麗呀!”
朱仲麗感到驚奇,馬上解釋說:“啊!不是有意這樣叫的。我原來叫朱慧,來延安后,隨便起個名字代替原來的名字。”
毛澤東聽了說:“朱慧,很好嘛,人是智慧的。”略微思考一下,接著又說:“仲麗,不如重理。”
朱仲麗連忙說:“那就改了吧。”
毛澤東笑著說:“不,不要改了,我是和你說著玩的。”
毛澤東的親切幽默感,給朱仲麗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
(二)
1941年的一天,毛澤東在同周恩來一起接見從國統區到延安后擔任中央軍委情報部三局局長的解沛然時,笑著說:“‘解放’同志,你們已經回到家裡來了,你的名字就改為‘解方’好了。”從那時開始,解沛然就改名為解方,並沿用終生。
(三)
1941年,隻有16歲的何理良有時會作毛主席的舞伴。在一次舞會上,當毛澤東問她叫什麼名字時,她腼腆地回答說:“何理良。”
“何理良,何理良……”毛澤東略作思索,便饒有興趣地分析道:“理是道理,良就是好,整個姓名連起來就是什麼道理好的意思嘍!我看,還是共產主義道理好!”
(四)
1942年,一個姓朱的小戰士被派到毛澤東身邊擔任警衛員,當毛澤東得知這個小戰士沒名字后,就對小戰士說:“你怎麼能沒有名字呢?旭日東升,中國共產黨來了,光明也就來了,我看你就叫朱旭明吧!”從此,這個小戰士就有了響亮的名字“朱旭明”,並一直在毛澤東身邊工作到1949年。
(五)
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與時任八路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的譚政閑談時說:“我知道你原來的名字叫譚世名。可你注意過現在的名字譚政了嗎?”
譚政如實答道:“這個我不曾想過。”
毛澤東說:“你數一數‘譚(譚)政’兩個字是多少筆畫?”
譚政比劃完后說:“二十八畫。”
毛澤東說:“我的名字毛澤東(澤東)也是二十八畫。咱倆從井岡山到長征再到延安,共事十五年有余了,大概你沒有想過這一個十分簡單的數字。好哇,這二十八畫不平常嘍,你看共產黨、共產主義,這中間的‘共’字,就是‘廿八’嘛!”
譚政恍然大悟,會心地笑了。
毛澤東停頓了一下,又說:“我們都是姓共嘛,做了共產黨的人,信仰共產主義,以前我寫的文章,就用過‘二十八畫生’的筆名,別人會想到‘毛澤東(澤東)’三字是二十八畫,其實我這個筆名就暗喻著‘共’(廿八)字。‘二十八畫生’——共產黨的一個成員嘛。”
(六)
賈拓夫是陝西省神木縣人,曾領導開辟了渭北革命根據地。1933年下半年,他代表中共陝甘黨組織一路輾轉到江西瑞金找到黨中央,詳細匯報了陝甘根據地的情況,隨后留在中央蘇區工作。
賈拓夫是惟一原籍陝北參加長征全過程的人。時任紅軍總政治部白區工作部部長的他很自然地成為紅軍落腳陝北、與劉志丹部隊會合的牽線人。他向中央領導介紹陝北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情況,為黨中央的決策做參考,為中央紅軍的行動作向導。紅軍長征翻過六盤山后,為了盡快和陝北紅軍取得聯系,毛澤東派賈拓夫帶一連人、一部電台,作為先遣隊尋找陝北紅軍。毛澤東得以在延安立足建立根據地,一定程度上賈拓夫立了汗馬功勞。
賈拓夫做地下工作聰明機警,做民族工作具有開拓性,做經濟工作穩重實干,他的才華、學識一度為毛澤東所賞識,毛澤東稱他是“陝北的才子”。一次,毛澤東還詼諧地說:“拓夫既姓賈,又是寶,是我們黨內的‘賈寶玉’啊。”
(七)
1945年重慶國共和談期間,毛澤東發表的《沁園春·雪》以大氣磅礡的筆觸,在重慶掀起了一場空前熱烈的討論。談判間隙,各界輪流邀請毛澤東演講,重慶文藝界的一些名流在黃家埡口中蘇文化協會內也邀請毛澤東作了一次演講。毛澤東妙語橫生,談了他對國共和談的看法,激起了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
演講結束后,突然有人向毛澤東提了一個尖銳的問題:“假如談判失敗,國共再度全面開戰,毛先生有沒有信心戰勝蔣先生?”
和談,顧名思義隻能談“和”,怎麼好談“戰”!說不好,會被扣上一頂“破壞和談”的帽子。毛澤東沒有作長篇宏論,而是機智巧妙地在蔣介石和自己的姓氏上做起了文章,他不乏幽默地回答道:“先生講的只是一種假設,這個問題不大好說,總之我們也作過最壞打算。”略作停頓,又說:“國共兩黨的矛盾是代表著兩種不同利益的矛盾。至於我和蔣先生嘛……”毛澤東沉吟片刻,緊接著睿智地解釋道:“蔣先生的‘蔣’字是將軍的‘將’字頭上加上棵草,他不過是一個草頭將軍而已。”說完便發出了一陣豪邁的笑聲。
那人又問:“那麼,毛先生的‘毛’字,又該……”還未待對方問完,毛澤東就爽朗答道:“我的‘毛’字,不是毛手毛腳的‘毛’,而是一個‘反手’。意思就是:代表大多數中國人民利益的共產黨,要戰勝代表少數人利益的國民黨,易如反掌!”言語不卑不亢,幽默中充滿著必勝的革命信念。此言一出,全場頓時掌聲雷動。
於是,民間流傳著一首打油詩:“將軍頭上一棵草,二人騎在石頭坡(即‘介石’),反手英雄打天下,解放全國唱凱歌。”
(八)
1947年,黨中央和毛澤東撤離延安和轉戰陝北期間,隨行的電影團拍下了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許多珍貴歷史資料。毛澤東總是非常謙虛,不肯讓大家多拍他的鏡頭。
部隊到達朱官寨時,徐肖冰等幾次要拍毛澤東辦公的鏡頭,毛澤東都擺擺手說:“不要拍我了,多拍一些戰士和群眾的鏡頭不是更好嗎?”徐肖冰沒法,拖來周恩來說情,毛澤東才勉強答應:“那就拍一點,不要拍得太多,把膠片留給戰士們。”
在楊家園子的一天,毛澤東正在窯洞裡聚精會神地看地圖,電影團的同志看到是個好機會,想拍又怕毛澤東不同意,就悄悄躲在窗外偷拍。毛澤東聽到窗外一陣“沙沙”聲,走出窯洞,看到是程默在拍攝,笑著說:“你們在干什麼?想搞偷襲呀?”接著,毛澤東風趣地對程默說:“你的名字叫程(沉)默,可是電影機一響起來就不沉默了喲。”一句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九)
1947年,國民黨軍胡宗南部奉蔣介石命令侵佔延安。之后,胡宗南部屢屢被我軍牽著鼻子打。在沙家店,彭德懷率部又一次給胡宗南部以狠狠打擊,取得了沙家店戰役的勝利。這時,彭德懷請毛澤東到部隊給旅以上干部講話。
毛澤東在講話中先是替胡宗南“遺憾”,嘆息道:“唉,有什麼辦法呢?我們那樣想,他就那樣辦。”
接著,毛澤東掰著手指頭說:“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和沙家店,整個湊起來我們吃掉了他六七個旅。胡宗南自吹有四大金剛,我看他的‘金剛’不如老百姓的腌菜缸。”在座的部隊干部們被這話逗得差點笑出聲來。
毛澤東接著說:“他們四口缸被我們搬來了三口:何奇、劉子奇、李昆崗,隻剩下一口缸叫什麼?”會場裡有人喊:“叫李日基!”
毛澤東接著說:“對,李二吉(毛澤東的湖南口音習慣把‘日’說成‘二’)!這次沒抓住他,算他一吉,下次也許還抓不住,再算一吉。第三次可就跑不了啦!”
毛澤東風趣幽默又通俗易懂的講話頗有鼓舞力,大家都情不自禁綻開了笑臉,提高了必勝的信心。
推薦閱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