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周恩來的“家宴”

付裕

2016年11月29日08:19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1968年8月,15歲的周秉建做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的決定,她要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去內蒙古大草原深處的牧區插隊。

當時,由於學校實行軍事化管理。因為怕得不到批准,執拗的姑娘就一次次地寫申請,一趟趟地找學校的負責人,一遍遍地找西城區安置辦的同志和內蒙古來北京接收知青的工作人員“泡蘑菇”。幾個月后,她終於如願以償,獲得批准。直到此時,周秉建才寫了一封信,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伯父周恩來和伯母鄧穎超。

“雖然我接到通知,說在任何一天下午都可以去西花廳,但我還是在臨行前頭一天的晚上,所有准備工作就緒后,才到伯伯家。”周秉建回憶道:“我去的比較晚,夜涼如水,華燈初上,伯伯辦公室的燈還亮著,他在工作。從小我就知道絕不能打擾伯伯工作,因此,我先去見伯母,在客廳邊交談邊等著伯伯‘下班’。”

“當時,伯母知道我要去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就特意給我講了當年紅軍長征經過彝族地區時,劉伯承元帥與彝族首領小葉丹共同結盟的故事。”周秉建說:“她叮囑我要注意尊重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要和他們團結友愛。”我們談得很開心,直到伯父從辦公室出來。

“他見到我,特別高興。特別正式地伸出手來,像接見外賓一樣,用力地和我握握手!”提起伯父像大人一樣對待她,周秉建一臉幸福地說:“伯父的手臂受過傷,彎的程度不是很自由,但他特別認真、特別高興地和我握手,說:‘秉建,我堅決支持你到內蒙古大草原安家落戶,走毛主席指引的知識青年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周秉建回憶說:“這是我從小到大,第一次聽到伯伯不叫我的小名而稱呼我的學名,心裡油然產生了一種‘伯伯這是在和我談話,我已經長大了’的感覺。非常開心。”

“吃晚飯的時候,飯桌上有一盤青菜,我既沒吃過也沒有見過,心裡正在琢磨,伯伯就指著這盤菜高興地給我介紹說:你嘗嘗,這是苦瓜,很好吃,是主席的家鄉菜。特意為你准備的。”周秉建說:“我吃了一塊,確實苦,因為以前既沒有吃過,也不知道有這種菜。但是,心裡也是明白的。知道這是伯伯用這種方式告訴我、囑咐我,要准備隨時吃苦,接受鍛煉。”

所以,“我自己暗暗地下決心,到了草原,一定要不怕困難不怕吃苦,不能辜負伯伯的期望。因此,我就逼著自己,又多吃了兩塊。”周秉建微笑地回憶道。

推薦閱讀


習近平用“三個偉大”評價孫中山:倡導共筑中國夢

毛澤東倡導黨員干部做怎樣的老實人

劉華清將軍與鄧小平相識相交六十年

毛澤東關於黨內監督的主要思考和探索

周恩來的政府管理智慧:謀定而后動

毛澤東:陝北是“落腳點”與“出發點”

鄧小平怎樣推動黨內政治生活規范化

毛澤東選王震進疆:墾荒戍邊大生產

延安時期毛澤東解析名姓趣聞

王文王鳳岐夫婦:電視劇《潛伏》主角原型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詩詞中的境界和情懷

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三顧特園訪張瀾

哪位開國少將去世后如願“回黑山陪戰友”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周恩來紀念館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