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2017年05月16日08: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和門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為的一種傳統風尚和德行傳承。
家風是反映一個社會和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元素,它與黨風相互聯系、息息相關。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講,能不能解決好作風問題,是衡量有無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以及對黨和人民是否忠誠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從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看,家風敗壞往往是領導干部走向嚴重違紀違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領導干部不僅在前台大搞權錢交易,縱容家屬在幕后收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響經商謀利,大發不義之財。有的甚至將自己從政多年的積累,換取“人脈”和“面子”,用在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小。
古人雲: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在培養良好家風上,老一輩革命家為我們做出了榜樣。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了由呂其慶博士撰寫整理的《英烈門風》一書。作為本書責任編輯,認為該書難能可貴地為我們梳理了老一輩革命家和革命英烈的家風門風,以及后人在傳承家風中的感人故事。比如,書中展現了張太雷的子女追求真理、注重學習的門風,因為這樣的家風門風,張太雷的后人中出了幾位赫赫有名的行業專家﹔還有方志敏的女兒方梅,繼承父親遺志,用二十年時間續寫《可愛的中國》的故事﹔還寫了抗日英雄楊靖宇后人的家風故事,楊靖宇的兒孫以一塊樺樹皮為傳家寶,不忘前輩精神,傳承“革命理想高於天”的紅色基因。
長期以來,各種探討革命歷史的著述頗多,但通過當事人的言行及其后人的追思來描繪革命家風門風,進而書寫革命理想的著述少之又少。《英烈門風》的出版,正好彌補了這樣的缺失。本書作者結合自己的採訪手記和感悟,以切身體驗引人思悟,剖析革命理想的本末與利用,圖文並茂,理事俱在,寓形上於形下,由現在觀過往,是一部有分量、有熱量、有體量的思想讀物。
該書還得到中央組織部原部長張全景同志,以及北京大學教授宇文利和武漢大學沈壯海教授的支持,分別為本書撰寫序言和題寫書名。
時代變遷,每一代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可能不盡相同,但主流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將個人的生命融入偉大的事業、匯入時代發展的潮流。這既是一種奉獻,更是對自我的提升和完善。本書雖然寫革命家庭的家風和門風,但卻內在地指向了對革命理想信念的書寫和理解,指向了革命故事背后的精神價值,不僅揭示了革命理想的歷史意蘊,也凸顯著革命精神的時代意義,為我們當代人的精神生存提供了一面鏡子,有助於我們不斷汲取歷史的乳汁,壯大前行的魄力,不斷擦拭文化生命的鏡子,照亮靈動的精神世界。
(作者為人民出版社編輯)
《英烈門風》,呂其慶 編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