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這樣的人格無愧於‘后來人’的身份!”

——訪夏明翰烈士的獨生女兒夏芸

2017年06月07日09:0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本文選自《英烈門風》,呂其慶 編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經毛澤東做媒,夏明翰和鄭家鈞在1926年結了婚。當時來賀喜的人中有李維漢、何叔衡、謝覺哉,他們還專門送了一副“世間惟有家鈞好,天下誰比明翰強”的對聯。后來夏芸才知道,自己的真名叫夏赤雲,意為紅色的雲彩,那是父親在她剛出世時給她取的名字。夏芸回憶起這些,眼睛不禁濕潤了。

1949年,夏明翰的獨女夏芸留影

冬雨瀌瀌,湖水凝寒。江西九江,冬雨為凜冽的隆冬更添一份寒意。

1928年,也大概在這樣的時節,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活動家夏明翰在漢口被國民黨反動派殘暴殺害,年僅28歲。

夏明翰犧牲后,他的妻子鄭家鈞“堅持革命繼吾志,誓將真理傳人寰”,在風雨如磐的年代始終堅守革命信念,並把他們唯一的女兒撫養成人。

初冬的一個早晨,我來到位於九江市甘棠湖畔大院內的一棟紅房子裡,探望和採訪了夏明翰烈士唯一的女兒夏芸。

接受採訪時,86歲的夏老因患病臥床已有三個年頭,電視正放著江西省兩會新聞的畫面,雖然身體患病,但她的思路依舊清晰。“父親和當時千千萬萬的共產黨員一樣,用生命捍衛自己的信仰。感謝大家始終沒有忘記他。”聽明採訪的來意,她熱情招呼我坐到她的身旁,打開了話匣。

千裡赤雲寄相思

夏老把手挪出被窩,指了指桌子上正正當當擺放著的一面相框,示意我把它取過來。相框裡嵌著一張帶有題詞的照片,照片上是年輕的夏明翰,照片右側是那首氣壯山河的《就義詩》:“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夏芸回憶,這是謝覺哉同志1960年到長沙看望母親鄭家鈞時當場題寫的,表達了他對親密戰友的懷念。

夏明翰1928年就義時,夏芸還不到半歲,“根本不可能有記憶”,她隻知道小時候名字叫鄭憶芸,跟著外祖母一起在鄉下長大。

夏芸再次讀起父親留給母親的書信,很是激動

“從我記事開始,就經常跟著外祖母、母親躲難。母親推著一輛三輪車,也沒有什麼行李物品,就是這家暫住十日,那家借住半月,日子過得很苦。記憶裡,母親總是不分白天黑夜地繡花縫衣,維持家用。”

抗戰期間,夏芸和母親在長沙多個地方躲過難,“無論是市裡的小吳門、高橋,還是長沙周邊的東鄉、望城,甚至郴州、耒陽等地”。回想當年,夏芸對這些地名依然如數家珍,顛沛流離的歲月歷歷在目。

“我在長沙讀小學,還沒有畢業,日本人就打來了,媽媽帶我南下逃難。當時,國民黨湖南省臨時政府就設在那兒。我憑著一張難民証在湘南臨時中學斷斷續續讀了三年書。”

在這期間,夏芸知道了父親是誰,父親是為了革命而被殺害的。“這也是無意中知道的。同學們在一起經常都會互相問你父親是誰、干啥的。我隱約知道了自己其實不姓鄭,父親是共產黨員。”

夏芸一直珍藏著父親遺像

后來夏芸才知道,自己的真名叫夏赤雲,意為紅色的雲彩,那是父親在她剛出世時給她取的名字。夏芸回憶起這些,眼睛不禁濕潤了。“在這之前,我的媽媽以及其他身邊的親人,都從來沒告訴我這些,他們怕我年幼無忌說出去,被反動派‘斬草除根’。”

抗戰勝利后,夏芸回到長沙,考入湖南私立周南女子中學。1949年,夏芸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武漢大學,但僅僅讀了半年,就轉入北京農業大學,“因為該校對老區學生、軍烈屬子女實行的是供給制。”“那個時候,父親的許多戰友對我很關懷,去農大讀書是毛主席過問的。在這之前我還在武漢找過李先念伯伯,他當時說可以幫我安排工作,但我說想讀書,他就告訴我去北京。”夏芸深情地回憶道,“那個時候真的很感動,雖然父親不在了,但他的那些戰友像關心自己的子女一樣關心我,更讓我感受到父親為革命犧牲是多麼受人敬重。”

革命愛情訴忠貞

“母親在世時很少講她和父親的故事,但我還是從各個方面以及她零星的講述中知道了一些。”夏芸說,“可以說,他們是在革命工作中相識相愛,是真正的革命伴侶。”

夏明翰在長沙工作期間,曾領導人力車工人罷工。當時,身為湘繡女工的鄭家鈞在掩護領導罷工斗爭的夏明翰時,右臂中彈受傷。后來,夏明翰經常來看望她,為她的勇敢和堅強所感動,兩人互生愛慕。

1924 年4月的一天,毛澤東來到夏明翰房間,見他在洗衣服,頗有感觸地說:“明翰,該找個伴侶啦!鄭家鈞對你不是很好嗎?”夏明翰回答:“家鈞好!家鈞好!”毛澤東高興地說:“你們倆有共同的理想和情操,情投意合,道同志合,早點成家吧!”

“經過毛主席做媒,父親和母親在1926年農歷九月初四結了婚。聽母親說,當時來賀喜的人中有李維漢、何叔衡、謝覺哉。他們還專門送了一副‘世間惟有家鈞好,天下誰比明翰強’的對聯,母親一直小心珍藏,可惜在抗戰中屢次搬家遺失了。”

然而,這對珠聯璧合的革命夫妻的浪漫愛情,在1928年夏明翰慘遭殺害后成為絕唱。在夏明翰短暫的一生中,妻子鄭家鈞給了他最大的支持。在白色恐怖的日子裡,她為夏明翰及其他革命同志望風放哨,傳送書信,一直堅定地掩護夏明翰出生入死地斗爭。夏明翰犧牲后,她一方面堅持從事革命活動,同時含辛茹苦地把女兒撫育成人。

“母親的一生很清貧,很低調。”提起自己的母親,夏芸難掩思念之情,“抗戰期間她不分白天黑夜地繡花縫衣換取微薄收入,解放后年紀大了,還糊紙盒子賺錢養活自己。后來父親的戰友謝覺哉、李維漢來長沙看她這位‘老嫂子’,要她去北京。母親就說自己一個人生活慣了,自己能養活自己的,不要國家多費心。”

夏芸與老伴在江西九江家中合影

烈士后人更自強

“我的父親是為革命獻身的,我的母親一生也默默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著合格的革命人。在這一點上,我和我的兒女應該向我母親學習。她一輩子很清貧,很低調,解放前為黨做了那麼多地下工作,解放后沒向黨提過任何要求。”夏芸說,“雖然說現在我們生活的時代和過去不一樣了,物質生活更豐富了,但艱苦朴素的作風不能丟,革命先輩的那種為了理想信念而不惜拋頭顱、洒熱血的執著精神更要學習和傳承!”

夏芸20世紀50年代從北京農業大學畢業后,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先后在江西的贛南、宜春、九江等地工作。她所從事的工作大都條件艱苦、環境惡劣,曾一年四季扎根深山,吃住在溶洞裡,是我國第一代有色金屬人,但鮮有人知道她事業上的經歷。夏芸說,她奉行的人生格言是“淡泊名利”:“我這個人不爭名、不爭利、不爭吃、不爭穿。”作為夏明翰烈士的后人,退休后,夏芸就一直深居簡出,默默生活在九江,沒有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

“生活不能奢侈,我和我的子女們也沒什麼特殊的,他們都是靠自己的能力生活。”夏芸告訴記者,她從小就教育子女要低調行事,不要因“烈士后代”感到與眾不同,要憑自己的勞動去工作生活。

夏芸(前)與子女合影

夏芸養育了三男一女。老大張朴先后在湖南省檢察院、湖南省民政廳工作,后調到國家民政部,現為全國人大干部﹔老二張小謙,1978年恢復高考后考入江西大學(現南昌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后調入江西省委宣傳部工作﹔老三現為九江紡織研究所的一名工程師﹔最小的女兒現在廣州一家金融單位工作。談起他們的外公,張小謙說:“《就義詩》是外公夏明翰留給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我幼年人格形成時期深刻影響了我,至今仍激勵和警示自己, 不論什麼情況都要堅持信仰,堅持操守,永遠做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這使我終身受益。”

在乘坐公交車赴夏老家採訪途中,我與鄰座的一位老先生攀談。他在九江生活了大半輩子,但不知道這裡住著一位激勵了幾代中國人的革命先烈的后人,他為這樣的低調而心生敬意:

“這樣的人格無愧於‘后來人’的身份!”

◎ 鏈接:你切莫悲悲淒淒淚漣漣

——夏明翰寫給妻子鄭家鈞的信

共產黨員夏明翰與湘繡女工鄭家鈞相識於大革命時期黨領導的湖南工人運動,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革命情誼使他們走到一起,於1926 年結為夫妻。夏明翰年青英俊、才華橫溢,鄭家鈞賢惠善良、性情溫和,他們的婚姻可謂天作之合。當年的戰友曾寫下“世間惟有家鈞好,天下誰比明翰強”的對聯,贈給他們作為新婚禮物。1928 年3 月,由於叛徒出賣,夏明翰在武漢被捕。在陰暗潮濕的監獄裡,他異常想念自己的妻子和女兒,用半截鉛筆,給深愛的妻子寫信。

夏芸與兒子在夏明翰雕像前合影

夏明翰第三代后人合影

夏明翰在獄中寫給妻子的這封信,直抒胸臆,朗朗上口,感情深沉,氣度不凡,足見他有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學功底。為了表達對妻子強烈的思念,夏明翰還用嘴唇和著鮮血,在信紙上留下了一個深深的吻痕。夏明翰、鄭家鈞這對革命伴侶志同道合、情深意篤,為理想信念甘願拋頭顱、洒熱血,其革命精神彪炳千秋,光照后人。以下為書信:

夏明翰與妻子鄭家鈞結婚合影

親愛的夫人鈞:

同志們曾說世上惟有家鈞好,今日裡才覺你是巾幗賢。我一生無愁無淚無私念,你切莫悲悲淒淒淚漣漣。張眼望,這人世,幾家夫妻偕老有百年。拋頭顱、洒熱血,明翰早已視等閑。“各取所需”終有日,革命事業代代傳。紅珠留著相思念(紅珠,夏明翰曾贈與鄭家鈞一顆紅珠,以寄相思——編者注),赤雲孤苦望成全(赤雲,指夏明翰的女兒夏赤雲——編者注)。堅持革命繼吾志,誓將真理傳人寰!

◎ 夏明翰檔案

夏明翰,1900 年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湖南衡山。1919 年任湘南學生聯合會總干事。1921 年經毛澤東、何叔衡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 年任湖南自修大學補習學校教務主任。1923 年任湖南省學生聯合會干事長。1924 年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員。1925年起兼任中共湖南省委組織部長、農民部長和長沙地委書記。1927 年任全國農民協會秘書長、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秘書,同年兼任中共平(江)瀏(陽)特委書記。1928 年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同年3 月18日在漢口被捕,兩天后英勇就義。

《英烈門風》,呂其慶 編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英烈門風》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張全景:從英烈門風重溫理想信念

宇文利:用革命家風述說理想點亮人生

《英烈門風》一書目錄

推薦閱讀


2017年,你不可不知的6個黨史國史紀念日

毛澤東的文化自信和美學精神源自哪

紅軍裡為何流傳“毛委員有主意”

領略毛澤東詩詞裡的四大情懷

毛澤東的批評藝術:有如良醫看病

周恩來與共產黨人老戰友何香凝的深情厚誼

1955年許世友特批哪位小學校長保留軍籍

哪對姐妹被周恩來譽為“長征姊妹花”

賀炳炎甘當“補缺官”一生“五下五上”

黎東漢:與紅色電波同行的開國將軍

(責編:趙晶、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