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東北抗聯女兵:白山黑水除敵寇 笑看旌旗紅似花【2】

劉穎

2018年09月19日08:45    來源:黑龍江日報

原標題:白山黑水除敵寇 笑看旌旗紅似花

李志雄一代才女戰歌嘹亮

李志雄,一個名字聽起來很像個男子的女兵,原名叫李樹青,1914年生於吉林省九台縣。李志雄在家鄉讀完小學之后,考入吉林女子中學校讀書,畢業於1931年。

良好的家境使在中學讀書時期的李志雄性格開朗,思想進步,學習成績出眾。她愛好運動,尤其喜愛籃球,成為該校籃球隊的隊長。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此時正是李志雄中學畢業將要考大學之時,突發的事件,燃起的戰火,將她升學深造的願望打斷。

年輕的李志雄在山河破碎之際,既因自己的停學而憎恨日本侵略者,又為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在東北人民反日浪潮影響下,她曾投身於群眾自發的抗日救亡運動中,進行抗日救國宣傳活動。

1933年,十九歲的李志雄如願以償,她離開家鄉,考入北平(北京)東北大學預科班讀書。

然而,世事難料,大東北淪陷之地,豈有太平之日。1935年下半年,李志雄的父親李搶升在依蘭縣地方法院任檢察官時被日偽政權以思想不良之罪名逮捕入獄,這時,李志雄正在北平東北大學本科讀書,她得知父親被捕入獄的消息后,立即停學,於1936年初同母親一起到依蘭營救父親。

李志雄同母親來到依蘭之后,到處奔走,多方求人,都無濟於事。在營救過程中,有人告訴她們說必須有一筆錢,方能使李搶升獲釋。志雄為使父親得救出獄,於同年夏又偕母返歸故裡,准備向其戶族籌款,不料均遭拒絕。雪上加霜的是,母親在急難之中竟悲觀絕望,最后含恨自縊而亡。萬般無奈,李志雄一個人返回依蘭,對父親在生活上給予照顧和安慰,以盡女兒最后的孝道。最后,李搶升終因無錢營救,於同年秋死於獄中。

國難當頭、家破人亡的急劇打擊,在李志雄的精神上留下了深深的創傷,但她沒有就此倒下去,而是頑強地站了起來。她將父母雙亡及善后處理諸事寫信告訴弟、妹后,毅然走上了抗日救國之路。

李志雄在營救父親的過程中,經常會去律師高瀛洲家。高瀛洲也是進步人士,和地下黨的同志經常接觸。經高瀛洲介紹,李志雄認識了地下黨縣委的領導同志。在她已有強烈愛國熱情和進步思想的基礎上,經過地下黨同志的幫助和啟發,她的革命意志更加堅定起來。1936年冬,由依蘭地下黨組織介紹,把李志雄派到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工作。

李志雄到抗聯第五軍之后,開始在第五軍婦女團擔任宣傳工作和文化教育工作,曾任婦女團指導員。1937年隨軍轉戰到鬆花江下游富錦、寶清等地之后,因其文化程度高,頗具文才,於同年冬被第二路軍總指揮部調到下江聯軍教導隊任政治文化教官,並加入中國共產黨。

第五軍的教導隊相當於軍政學校,校長是周保中,教育長是季青,學員是第二路軍的指戰員。第二路軍包括第五軍、第四軍、第七軍、第八軍、第十軍。在這裡曾經培訓出一大批優秀軍政人員,奔赴抗日最前線。在教導隊期間,李志雄寫下了著名的抗戰歌曲《抗聯教導隊歌》:十月雙十民國二十有六年,石灰窯前南山裡革命之淵源,正式成立教導隊,各軍精強干,聯軍正氣貫九霄,高於此峰巔。我們同志共同努力齊心去學習,要作世界偉大事業時代之先驅,俄國列寧一男子,世界誰不知,衛國為民奮勇前進,收復失地。我們東北父老兄弟共有三千萬,日本強盜來蹂躪誰個能心甘,男女老幼齊奮起,誓與敵人戰,白山黑水已變色,要奏凱歌還。

這首歌,不久就在全軍中傳唱。遙想當年的場景:操場上站滿了訓練的戰士,齊唱這首歌,是多麼地鼓舞人心。

1938年,李志雄又被調到吉東省委第二秘書處擔任秘書工作。李志雄在抗聯第五軍、第二路軍總指揮部和省委秘書處工作期間,她雖為知識女性,但在生活上吃苦耐勞,在工作中任勞任怨。她的革命立場堅定,極能刻苦自勉,從軍以來不但深入鑽研理論,一心追求無產階級革命學說和馬列主義真理,完成本身分擔的工作任務,而且積極參加后方的各項勞動。

1938年秋,李志雄舊病復發,身體非常虛弱,組織曾指示派人秘密護送她赴佳木斯市就醫。李志雄聽后表示:“寧死在抗日救國領域,寧死於同志指顧周旋相與艱苦共嘗中,絕不願一日苟活於法西斯日賊統治區,更不願見法西斯日賊之對我同胞已視同殖民地奴隸牛馬之殘酷悲痛,更不願自己是女性而不幸有遭受日賊法西斯之凌辱。”第二路軍總指揮部根據李志雄的報告,同意了她的要求,並囑咐富錦第四軍后方妥善安排她養病。在其養病期間,1939年春,敵人進攻抗聯密營時,她隨軍撤退,在戰斗中左臂又負傷,致使病情進一步惡化,加之當時斗爭環境殘酷,且缺醫少藥,李志雄身體狀況更是每況愈下。1939年6月,當第二路軍總指揮部派專人赴第四軍后方醫院看望傷病人員時,其他人大部分恢復健康,唯有李志雄因病重體弱,又加負傷,終告不治。東北抗聯一代才女李志雄逝世時年僅二十五歲。

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聽了李志雄同志逝世的報告后,十分悲痛,特為李志雄烈士寫了傳略。文中周保中將軍愛才、惜才之情溢於言表,更為李志雄的丈夫失去妻子后的精神狀態而擔憂。

如今,玉骨久成泉下土,戰歌人間幾回聞?讓我們永遠銘記東北抗聯曾有位才女叫李志雄,她是婦女團裡的一名指導員,她隻活了二十五個春秋,她曾經寫過一首戰歌。

被服廠的英雄女兵

在吉林省博物院內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的陳列展上,有一部縫紉機機頭。這個機頭雖然內件已經鏽壞,黑漆大部分脫落,但外形完好,這個機頭是東北抗聯第二軍陳翰章部遺留下的一件珍貴文物。在當年抗聯戰士掩埋下來的遺物中,這部縫紉機頭是唯一保留完整的物品。

在長達十四年的東北抗日斗爭歲月裡,抗聯第二軍第五師師長陳翰章率部在吉林省安圖、敦化兩縣交界的牛心頂子修建了密營,建立了被服廠,用僅有的十八台縫紉機,為抗聯戰士縫制軍裝、被褥等。1935年后,在原東北人民革命軍和抗日游擊隊基礎上建立抗日聯軍七個軍,后擴展為十一個軍。抗日聯軍中女戰士逐漸增多,后在綏芬大甸子、車廠子根據地建立了抗聯服裝廠,十余名女戰士被分配在被服廠工作。被服廠裡面的女戰士們既要做服裝,同時又擔負著醫治、掩護和轉移傷員的任務。這是一群懷揣著家仇國恨的女兵,她們有著堅強的革命意志和寧死不屈的殉國之情。她們其中大多數慘死於敵手,現將最具代表性的兩位女英烈的事跡記錄於此:

崔姬淑,1909年12月出生在吉林省延吉縣細鱗河村一戶雇農之家。生活本來就貧苦的家庭,在崔姬淑三歲時其母又不幸病故,她隻好倚在父親的膝下苦度光陰。時光荏苒,幼年失母的崔姬淑在十七歲時與朴元春結婚,婚后夫妻恩愛,並定居在帽兒山下龍岩洞的婆家。當時,崔姬淑與丈夫一起去夜校學習,從那裡接受了革命思想。參加進步青年秘密集會,組織成立農民協會、少年會、婦女會等群眾團體。並成為婦女會的骨干,經常組織婦女參加各種活動。

1931年,她積極參加“秋收斗爭”與“春荒斗爭”,丈夫在斗爭中被捕入獄,她堅決要求到丈夫原來的崗位上工作。同年底,崔姬淑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龍岩洞婦女委員、八道溝抗日根據地互濟會婦女委員等職。1932年8月,加入延吉縣游擊隊,成為當地最早的女游擊隊員之一。

1934年3月,崔姬淑調到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第一團被服廠工作。1936年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被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崔姬淑所在的部隊是第六師,她被任命為師裁縫隊隊長。1936年以后,日本侵略者加緊了對東滿地區的侵略,抗日隊伍不得不經常跋山涉水進行轉移,崔姬淑經常身背數十斤重的縫紉機隨部隊行動。崔姬淑常常對戰友們說:“縫紉機就是手中的槍,是我們的武器。”

1941年2月,一個寒冷的早春,崔姬淑隨游擊小分隊轉移至延吉縣。在一次攜帶重要情報返回司令部途中,崔姬淑遭遇敵人,在戰斗中被子彈擊中大腿。她為了不連累戰友,堅決留下掩護同志們撤退。同志們得救了,崔姬淑卻不幸被捕,被押往偽龍井警察署關押。

被捕后的崔姬淑嚴詞拒絕了敵人的勸降。敵人想要口供,遂將她五花大綁,嚴刑拷打。灌辣椒水、用竹針刺指尖,當所有的酷刑都未能使她屈服后,喪心病狂的日本軍官竟然指使一個眼科軍醫用手術刀剜出了崔姬淑的雙眼。可是,更大的痛苦還在后面。敵人挖出了她的眼睛以后,又活生生挖了她的心臟……

崔姬淑走了,走得慘烈,走得悲壯。她就像那長白山上的美人鬆,折斷在艱苦的抗戰中。

安順花,1909年出生於一個貧苦的家庭。十五歲時,父親將她嫁給一貧如洗的李鳳珠為妻。1930年,她和丈夫李鳳珠背井離鄉來到吉林省,在琿春縣東炮台一大地主家裡做佃農。1930年10月,安順花和丈夫一起加入共產黨領導下的反日會,夫妻倆擔負通信聯絡工作。1931年1月,安順花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4月,李鳳珠被調到金區黨委工作。敵人加緊了對安順花家的監視,她毅然帶著公婆和兩個孩子投奔了游擊隊。1934年4月,她率縫紉隊跟隨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四團,開始了軍工生活,轉戰於琿春、汪清、金倉、寧安之間。結婚十五年,安順花經歷了四次分娩的痛苦,可四個孩子連續在兩年內被敵人所殺害,在這樣的打擊面前,安順花沒有倒下,她知道自己這條命,活著就是為了向敵人討還血債。

1937年3月26日清晨,天色微明,一支由幾十名女軍工組成的縫紉隊,踏著冰霜出發了。夜幕降臨時,她們在黑龍江省寧安縣頭道溝附近一帶的山巒和樹林裡安營扎寨。剛剛安頓下來,哨兵就報告敵人來了。萬分緊急的時刻,安順花決定引開敵人,保存縫紉隊。她命令大家向山頂撤退,自己則向另一個小山坡的一片叢林跑去。裁剪員金貞善緊跟在她的身邊,她倆故意露一點目標誘敵,在一片叢林窪地裡向敵人開槍,隨后跑向另一片叢林深處,日寇向她們追來了。突然,一顆子彈打中了金貞善,這位勇敢的女兵倒在了血泊中。沒有時間去悲傷,隻有仇恨的怒火在燃燒,安順花把戰友埋在一棵“美人鬆”下的小坑裡,飄飛的大雪覆蓋了她的遺體。隻剩下安順花一個人了,她繼續和鬼子周旋,可是子彈已打完,她把槍埋進雪地后,直奔東南方的一座岩洞。沒跑多遠,敵彈打中了她的雙腿。來不及包扎,她全力朝前爬行,潔白的雪地上留下了一條長長的血痕。安順花在刺骨的雪地上昏了過去。當她清醒過來時,已被敵人帶到縫紉隊的營棚前。殘忍的敵寇不顧她重傷的雙腿,開始了輪番的刑訊,頭發被撕扯掉了,上衣被撕扯掉了,安順花仍不肯屈服,最后劊子手們砍掉了她的雙手,將削好的木楔子,一根、兩根、三根、四根……直釘向安順花的胸部和腹部。

兩天后,戰友們來了,慘烈的景象令人無法目視,白雪映襯下的是安順花玉石一樣蒼白的臉和極度痛苦中緊緊皺著的雙眉,胸腹部四根木楔揭示著侵略者的無邊罪惡……

烈士走了,英魂不泯。東北抗聯第二軍獨立師第四團縫紉隊隊長,年僅二十九歲的安順花,殉難於抗日戰爭中。

(資料均由見習記者孫銘陽本報記者譚湘竹整理)

上一頁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