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紀念開國元帥聶榮臻逝世28周年

聶榮臻:新中國國防科技事業的奠基者 倡導尊重知識與人才

2020年05月14日07:4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今天是開國元帥聶榮臻逝世28周年紀念日。聶榮臻,我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聶榮臻1919年10月赴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到蘇聯學習,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被派往上海,協助周恩來將工人糾察隊轉入秘密活動,后參加南昌起義、廣州起義。新中國成立后,聶榮臻歷任中央軍委秘書長兼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等職。1955年聶榮臻被授予元帥軍銜。

聶榮臻(1899-1992)

奠基國防現代化 嘔心瀝血打造一流解放軍

戰爭年代,全軍的編制極不統一,要建設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這種狀況必須改變。確定統一的體制編制,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聶榮臻和總參謀部的同志一起,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研究了許多國家軍隊的體制編制,從我軍的實際情況出發,本著便於指揮、便於機動、便於作戰、便於武器裝備相統一的原則,提出了我軍的體制編制方案,供中央軍委決策。在精簡整編的同時,聶榮臻還在軍委領導下具體參與了各軍兵種的組建工作,先后組建空軍、海軍,並逐步建立起炮兵、裝甲兵、防空軍和工程兵、防化兵。

為了打造一支一流的人民軍隊,聶榮臻還抓了對軍隊建設有長遠意義的兩項工作:一是建立各級各類軍事院校﹔二是對全軍指戰員進行文化教育。在組建各軍、兵種的過程中,聶榮臻深切感到專業技術人才的缺乏。1950年3月10日,他向毛澤東建議,建立一批工程兵、炮兵、裝甲兵學校,以培養急需的專業技術干部﹔各軍區設立步兵學校或高級步兵學校,培養初級和中級軍政干部。這些建議受到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一批院校很快組建起來。1952年,中央軍委決定,要把文化教育作為全軍訓練的中心任務。聶榮臻積極熱情地投入到組織工作中。到1953年,部隊基本上掃除了文盲半文盲,干部的文化程度普遍得到提高,為掌握先進武器裝備和科學技術創造了必要的條件。【詳細】

新中國科技事業的奠基者和拓荒者 頂住壓力研制“兩彈一星”

聶榮臻是新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的奠基者和拓荒者。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在國家經濟發生嚴重困難,蘇聯單方面撕毀合同、撤走專家、停止援助並帶走了重要圖紙資料,國防尖端項目面臨“上馬”還是“下馬”爭論的情況下,聶榮臻頂住壓力堅決反對“兩彈”下馬,力主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繼續研制導彈、原子彈,他提出的“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成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發展的一個基本方針。他創造性地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實行行政指揮和技術指揮“兩個系統、兩條指揮線”,他強調,科學家的事交給科學家去辦,專業領域的事交給專業人士去辦,大大激發了參與研制“兩彈一星”的廣大知識分子的工作熱情和潛能,使我國的導彈、原子彈、氫彈很快試驗成功。他常對科研人員說“成功了算你們的,失敗了記在我賬上,畢竟你們苦也吃了累也受了,我是來干什麼的,我就是來擔責任的”。在導彈核武器試驗現場,他不顧個人生命安危,親自到導彈發射架下坐鎮,直到兩彈對接通電試驗成功才離開。第一顆全當量氫彈試驗,聶榮臻是發著燒,抱病前往核試驗基地,現場主持試驗。正是因為聶榮臻大無畏的擔當和開拓精神,兩彈武器化很快得以實現,中國正式邁入核大國行列,國防和科技實力也得到大大提高。【詳細】

知識分子政策制定者 大力倡導尊重知識與人才

1950年代中期至1966年,聶榮臻是主持全國科學技術工作的副總理,是國防工業和“兩彈”的指揮者,做了大量的知識分子工作。進入新的歷史時期,聶榮臻又為黨的知識分子工作撥亂反正大聲疾呼,是我黨正確的知識分子政策制定者、杰出的執行者之一。毛澤東曾稱他為“厚道人”。聶榮臻一貫倡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並身體力行。在他主管全國和軍隊科技工作后,更是視知識分子為國家的寶貝。在整風和反右斗爭中,一些科技專家受到了不公正對待。他積極向中央反映,同時勉勵科學家們以事業為重,繼續為國防現代化作貢獻。1962年2月,聶榮臻在廣州主持召開了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他和周恩來總理、陳毅同志一起,正確地估計了我國知識分子隊伍的基本狀況,為知識分子“脫帽加冕”,宣布他們是人民的知識分子,革命的知識分子。【詳細】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