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紀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義85周年

瞿秋白:戰斗在黨的思想理論和宣傳戰線上的先行者

2020年06月18日08:1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生於江蘇常州,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瞿秋白同志對黨忠誠、寧死不屈,犧牲時年僅36歲。在短暫的一生中,他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奮斗、艱辛探索,留下寶貴精神財富。毛澤東同志曾指出:瞿秋白同志“這種為人民工作的精神,這種臨難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來的思想,將永遠活著,不會死去。”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積極傳播者 為黨的理論建設做了大量開拓性工作

由於較早接觸和研究馬克思主義,了解蘇俄社會情況,1921年秋,瞿秋白同志擔任了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中國班教員,為劉少奇、羅亦農、任弼時等同志講授俄文、唯物辯証法、政治經濟學等課程,並擔任政治理論等課程的翻譯,表現出很高的思想理論水平,受到大家的尊重。1922年,他先后參加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和共產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1923年1月離開莫斯科返回中國,滿腔熱情投身於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

瞿秋白同志是黨內編寫和譯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先行者之一,不知疲倦地戰斗在黨的思想理論和宣傳戰線上。1923年,他擔任中共中央理論刊物《新青年》《前鋒》主編和《向導》編輯,積極為刊物撰稿。他先后編寫和譯介多部有關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著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建設做了大量開拓性、奠基性的工作。他嚴格遵循“革命的理論永不能和革命的實踐相離”的原則,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中國資本主義關系的發展程度,分析中國社會階級分化的性質,階級斗爭的形勢,階級斗爭和反帝國主義的民族解放運動的關系”,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的結合引向新的高度,成為黨內不可或缺的理論家和宣傳家。【詳細】

黨的早期領導人之一 關鍵時刻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

1927年8月7日,瞿秋白同志在湖北漢口主持召開中共中央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作將來工作方針的報告。會議總結大革命失敗的教訓,確立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開啟了中國革命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在關鍵時刻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

八七會議選出以瞿秋白同志為首的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年僅28歲的瞿秋白同志受命於危難之際,以強烈的革命責任感和極大的政治勇氣毅然擔負起黨的主要領導人的重任,帶領中國共產黨人在黑暗中繼續高舉革命的旗幟。在他主持黨中央工作期間,各地陸續整頓和恢復遭受嚴重破壞的黨組織,組織全國秘密交通網,為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提供了重要保証。他參與決定和指導各地區的武裝起義,推動實現革命斗爭形式轉變,把中國革命推進到土地革命新階段。各地保存下來的一部分革命武裝,深入農村,開展游擊戰爭,為建立、發展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初步基礎。【詳細】

情系革命 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從容就義

1935年6月14日,瞿秋白在他們來“辭行”時說:“勞了你們遠道而來,幾天來費盡心機和口舌。我的態度,昨天都談得一清二楚,任何改變都是不可能的!”第二天這兩人灰頭土臉返回了南京。陳立夫惱羞成怒,立即發電報給在武漢的蔣介石,說瞿秋白不可挽救,宜速對其處極刑。6月17日中午,蔣介石又直接給宋希濂發出將“瞿秋白就地處決”的電令。

據當時天津《大公報》的報道說,記者曾趕到瞿秋白被扣押的臥室,見到了他書寫的“眼底雲煙過盡時,正我逍遙處”的辭世絕筆。行刑前,瞿秋白先到實施處決縣城的中山公園中山亭留影,泰然自若漫步走向刑場,一路上高唱《國際歌》《紅軍之歌》,喊著“共產主義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中國革命勝利萬歲”等口號,從容不迫,面無懼色。到達刑場后,盤膝而坐,慷慨就義。【詳細】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