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 党史频道 >> 打入蒋介石侍从室
夏继诚著  中共党史出版社
夏继诚著  中共党史出版社
 
内容介绍  
《解放战争》
  少壮派将军密谋发动南京兵变  千里江防上的中共地下战线

  蒋介石怎么也没有想到,30多年前保定军校老同学段云峰中将的两个儿子,先后进入了其御用机构——侍从室;更没有想到堂堂将门之子怎么都投向了共产党!正所谓“周恩来深谋远虑巧安排  蒋介石殚精竭虑仍徒劳”

  本书作者通过多次采访当事人和历年所积累的资料,记述了段伯宇、段仲宇两兄弟打入国民党统治机构的核心—蒋介石侍从室的传奇经历。>>>
  引子  目录
 
作者介绍
夏继诚
  夏继诚,军营作家,南京军区政治部原研究室职研究员。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华东战场最高机密》、《打入蒋介石侍从室》等。现为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常务理事,《铁军》杂志主编、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50年代以来在报刊上发表杂文、报告文学、电影剧本等共200余万字,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将军在黎明前死去》,《华东战场最高机密》和国民党将军人生悲欢录“三部曲”——《折戟》等书 

精彩选读  
第一部分
  公元1949年,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这一年是壮丽辉煌的一年,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一年;但对于当时的“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来说,却是他运交华盖的一年,是他88年人生历程中最倒霉的一年。
·蒋介石大骂“混”进侍从室的段氏兄弟(上)
·蒋介石大骂“混”进侍从室的段氏兄弟(下)
·撩开蒋介石侍从室“神秘莫测”的面纱(上)
·撩开蒋介石侍从室“神秘莫测”的面纱(下)
第二部分
  蒋介石的侍从室,作为当时中国最重要、最核心、最机密的一个单位,真是侯门深似海,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即。如果要进到侍从室里去工作,那简直比登天还要难。当时,成天仰望着这个光彩夺目的“圣殿”,想方设法要跻身进“圣殿”去陪侍君王的人,多得不计其数。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蒋介石没有想到将门之子都投向了共产党(上)
·蒋介石没有想到将门之子都投向了共产党(下)
·蒋介石亲自召见段仲宇上校(上)
·蒋介石亲自召见段仲宇上校(下)
第三部分
  国民政府主席侍从室或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其第一处所辖之第二组,简称“侍二组”,又叫参谋组。段仲宇到侍从室报到后,被分配在这个组里工作,职务是参谋,军衔是上校,办公地点就在上清寺德安里。
·段仲宇也被戏称为“比联勤总司令还大的上校”(上)
·段仲宇也被戏称为“比联勤总司令还大的上校”(下)
·周恩来秘书领导段伯宇周旋于国民党上层人物之间(上)
·周恩来秘书领导段伯宇周旋于国民党上层人物之间(下)
第四部分
  这时,重庆的政治气氛已经逆转,反共声浪甚嚣尘上。其原因是,1月间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会后散发了《异党问题处置办法》、《限制异党活动办法》等一系列秘密文件,加紧了反共活动。这次会议还决定设立作为党、政、军最高权力机构的国防最高委员会......
·周恩来提出:要想办法打入到蒋介石那里去(上)
·周恩来提出:要想办法打入到蒋介石那里去(下)
·远在天边,近在咫尺(上)
·远在天边,近在咫尺(下)
第五部分
  段仲宇知道蒋介石这个名字,还是在少年时代。那时北伐军底定北方,称霸一时的北洋军阀土崩瓦解,群雄割据的局面基本结束,中国归于一统。少年段仲宇把蒋介石看做是削平群雄、统一中国的英雄偶像,心中充满敬仰之情。
·为什么很多青年冒着生命危险往延安跑?(上)
·为什么很多青年冒着生命危险往延安跑?(下)
·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居心叵测(上)
·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居心叵测(下)
第六部分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对他的办事机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和改组,于1945930日正式下令撤销了侍从室,在国民政府设文官处和参军处。文官处之下设政务局,统一掌管原侍从室二处的业务;参军处之下设军务局,统一掌管原侍从室一处和侍卫长的业务。
·毛泽东飞抵重庆,蒋介石大出意外(上)
·毛泽东飞抵重庆,蒋介石大出意外(下)
·蒋介石在陆军大学毕业典礼上破例召见(上)
·蒋介石在陆军大学毕业典礼上破例召见(下)
第七部分
  段伯宇顺利打入军务局以后,摆在他面前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恢复与党组织的联系。这时,周恩来、董必武等领导人已率中共代表团从重庆来到南京,就住在和军务局办公地点相距只有二三百米的梅园新村——如今这里已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之一,每年都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到这里瞻仰;许多人同时也游览附近的“中华民国总统府”,想看看半个世纪前蒋介石作威作福之处。
·段伯宇很快在军务局情报科站稳了脚跟(上)
·段伯宇很快在军务局情报科站稳了脚跟(下)
·段伯宇差一点被特务抓住(上)
·段伯宇差一点被特务抓住(下)
我要评论  
 
 精彩推荐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