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网友园地

安徽金家寨曾两次解放,两次易名

喻林源
2012年11月28日14:1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党史频道“网友园地”栏目向全国网友征稿>>>征稿形式与要求】

1929年立夏节起义前后的金家寨一角

金家寨镇,又名金寨镇,自古即为大别山区的一重要军事要冲。1932年间,易名为立煌县,金家寨镇为县治所在。抗战期间,金家寨曾为安徽省临时省会驻地,直至1945年省会迁到合肥。解放战争时期,金家寨镇曾两获解放,金寨县也两易其名。

金家寨的第一次解放

1947年7月,中共中央从战略全局考量,准备“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环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为实现这一战略部署,毛泽东于7月23日亲自起草了一份“AAA”级(最紧急与最秘密等级)电报,指示刘邓“下决心不要后方,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刘邓在充分理解毛泽东的战略考量后,在接连克服陇海铁路、黄泛区、沙河、汝河、淮河以及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等重重困难之后,到达大别山北麓。随即电示所属3纵队“应迅速攻占立煌”,以便向皖西地区实行战略展开。

8月31日,3纵8旅在纵队副司令员郑国仲和旅长马忠全、政治委员卢楠樵率领下抵达金家寨的史河北岸。时金家寨城内驻有国民党安徽省保安团第4总队、立煌县自卫大队400多人和国民党第46师188旅564团的两个营。为迅速攻克皖西重要门户金家寨,进军皖西,8旅旅部召开作战会议进行部署。会议期间,3纵司令员陈锡联来电传达刘伯承、邓小平指示,要求8旅 “勇猛顽强,首战必胜,力求全歼,坚决打好这一仗”。

9月1日拂晓,8旅向敌发起全面攻击。24团将敌包公祠以西高地碉堡大部占领,并继续向西进展。22团在攻占了樱桃湾以西高地的碉堡后,继续向东南进展。战至下午1时,守敌大部被歼,残敌被压缩在包公祠及部分碉堡内。9月2日上午8时,8旅再度总攻,以山炮向敌碉堡抵近射击,将敌碉堡全部摧毁。守敌四处溃逃。敌564团团长陈铁汉率部分残敌,据壕沟死守,1小时后全部被歼。上午10时,战斗全部结束,皖西立煌县城金家寨光复,全歼守敌第46师564团和省保安第四总队及县自卫大队共1000多人,缴获步枪400多支、轻重机枪50多挺、大小炮10多门,敌团长陈铁汉被击毙。立煌县县长李宣乘乱逃跑,22团追到莲花山下棺材沟,将其生俘。

金家寨解放后,随3纵南下的部分太行干部,遵照中原局指示,于9月4日组成了中共金寨县委和县民主政府,由白涛任县委书记兼县长,余光任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白鲁克任宣传部长等。不久县委接到上级指示,要求白涛等少数同志继续留在金家寨,其他大部分同志调往新区开展工作。之后,中原局指示随2纵南下的一批冀南干部,从潢川经商城、飞旗山、汤家汇到达金家寨与白涛等汇合,重建中共金寨县委和县民主政府,由张延积任县委书记、白涛任副书记兼县长、张健三任组织部长等。新的县委、县政府认为立煌县名原是国民党为表彰剿共将领卫立煌而命名的,现在立煌县已经解放,人民已当家作主,县名应当更改。经白涛提议,将立煌县改名为金寨县,请示上级获允,即由白涛亲自撰写县名更改布告,张贴全县。自此,“金寨县”载入历史史册。

(责编:孙琳、王新玲)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