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解密:永安为何发现上千条全国罕见的红军标语群?

●钟健英
2012年12月21日15:4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三、穿越时空的红色文化符号

历史证明,岁月是无情的,岁月也是无敌的,只有那些具有顽强生命力和超强适应力的,才能挡住那锋利的岁月风霜,顽强地保存下来。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过巨大作用的红军标语,历经七八十年,穿越了悠悠的时空,至今仍能以独有的文化符号展现在人们面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福建永安上千条红军标语群一经发现立即引起轰动,前往考查的党史、革命史专家络绎不绝,新华网、人民网、《光明日报》等众多媒体竞相报道。古人云:“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红军标语犹如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依然在教育和感动着今天的人们。特别是红军标语群中透露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及文化认同,更值得当下在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认真汲取。

(一)理想和信念下的文化自觉。中国共产党是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文化觉醒中成立的政党,历来对文化作用高度重视。特别是进入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后,更是表现出非凡的文化自觉,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把创造新文化与革命斗争密切联系起来。在开展革命斗争的同时,将理想和信念化成一条条简洁明了的标语,并作为红军的第二武器,“写标语等,也尽力在做。每到一处,壁上写满了口号”。“凡军队经过的地方,墙壁上要统统写满红军标语”,“前壁后壁左壁右壁都要将标语写得满满的”…… 乡村由苏维埃领导写,城市由工会领导写,红军由士兵会领导写,并明确指出“这是为了革命胜利,为了工农兵大家的利益,所以人人都要动手写”。永安一地就发现上千条的红军标语,正是文化自觉的一种真实写照。

(二)压倒一切的文化自信。一个标语口号等于一个军,“我们提出那12个口号,就立即增加了12军红军的力量”。这是何等的文化自信。用碳汁、墨汁、锅灰、石粉等写成的标语,历经七八十年得以保存下来,不仅要经受岁月风雨的侵蚀冲刷,更要经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涂抹破坏。在永安的标语群中清晰可见有被涂刮的痕迹,也有被恶意纂改过的标语。如将“农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地”改为“农民起来打土匪守田地”,将“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军队”改为“红军是工人农民的残贼”,将“欢迎白军士兵当红军”改为“欢迎白军士兵打红军”等,但更多的标语还是完好无缺地保存下来。由此可见,面对满目皆是、随处可见的标语,国民党军队先是涂刮,涂刮不及又试图纂改,最后在涂不胜涂、改不胜改之下,无可奈何只得听之任之。这正是红军标语强大宣传攻势之所在,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种典型体现。

(三)血肉关系中的文化认同。在土地革命时期,广大苏区历经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和反复“清剿”,人民群众倍受国民党军队的迫害和洗劫,不少的革命群众因此献出了生命。然而,人民群众对革命的信念和感情始终未变,几十年来一直保存在民房上的红军标语正是最好的写照。红军来时,人民群众不怕“写坏了房子不好看”,让红军将标语写在自家的房屋上;红军走后,人民群众想方设法保护着红军的标语,并伴随着红军的标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春秋。福建永安发现的上千条红军标语,以写在宗祠、厅堂上的最为集中也最清楚,对于这种现象,当地有这样的说法:“这是人民群众将红军标语与祖宗一样供着。”这正是历经七八十年虽然房子大多破败,但红军标语依然完整保存的原因所在,更是文化认同的强大生命力。

综上所述,红军标语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符号,它不仅在革命斗争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而且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内涵,是党的斗争历史留下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尊重历史必先尊重历史文化,今天的人们应怀着礼敬和感恩的心对待和保护好这一红色文化符号,使之穿越时空鲜艳依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道亮丽风景。

参考文献:

1. 《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2. 陈毅:《关于朱毛红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五册,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研室1978年编。

3. 赖毅:《回忆井冈山斗争》,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

(本文作者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三处处长)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