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中国报业史上的第一起名誉纠纷

2013年01月17日14:42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在报纸的第二版醒目位置上一篇题为《星使驻英近事》的文章映入眼帘,他便往下读去,越读越感到不对劲,读完不禁勃然大怒。原来文章详细记载了清朝大使郭某在国外的一则轶事,当时,欧洲等发达国家时兴人物肖像画,于是这位郭大人也赶时髦,找了一位欧籍画家为其作画,作画时,郭大使特别强调要将自己的两只耳朵画下来,因为清朝有割下两只耳朵的刑律,其后,大使又要求画师必须将自己头上官帽的花翎画出,以显示出此帽的非同凡响,因当时画的正面像,花翎在脑后自然无法画出,画师随即表示为难,大使竟俯首至膝,问画师曰:“花翎见之否?”画师曰:“大人之翎顶自见,大人面目何存?”大使见两者不能兼顾,无奈之中只好将官帽置于身旁,要求画师连同其免冠之身一并画上。《申报》刊登此文充满了奚落、讽刺的味道,将清大使描绘成一副卑怜、弱智状。虽带有虚构成分,但文中有不少因素与郭嵩焘相似,如文中提及的驻欧大使,姓郭等,而郭亦曾在英国有请人画像之事,虽说画像并非如此情节,而是根据照片所作,但郭深信此文是在诽谤他,他大为动怒,但又不得其解,这莫须有的情节以及对其人格的侮辱究竟从何而来?为搞清真相,郭大使首先致函原来为其做画的英国人古曼查询此事,古曼闻言也亦很吃惊,除矢口否认外,他还同原翻译马格里一道在欧洲各大报刊登启事,以当事人身份为郭洗刷,颇得英朝野好评。

郭嵩焘随即将此启事寄往《申报》,同时附信一封,言辞十分严厉,除要《申报》刊登古曼启事外,还要严究此稿来源及刊发经过。《申报》馆主美查接到郭大使信函后,未敢懈怠,他立即着手调查,终于搞清这篇稿件的始作俑者是画师古曼的弟弟古丹,古丹其时任英国某小报主笔,这篇文章是古丹听说其兄古曼为郭大使作过画后随意想象的调侃之作,而《申报》编发此稿的偏偏是杨乃武。美查倒没有过多责究杨乃武,他认为此稿既为古丹所为,总算有一问罪对象了。

不久,郭嵩焘卸任回国,他惦记的第一件事便是找《申报》算账。于是,下船伊始,他便请英国律师,准备状告《申报》。美查闻讯后,理亏心虚,忙设法活动予以化解,他惟恐当事人杨乃武受名誉诽谤牵连而再遭牢狱之灾,便急忙将杨遣出报馆予以解聘。同时疏通英领事为其说情,并承认《申报》刊登此文过于轻率,诸多失实给郭大使名誉带来损失,表示深深歉意,并在《申报》刊出更正启事。郭嵩焘见《申报》如此姿态,心稍宽解,考虑到美查为英国人,于是便息事宁人。杨乃武离开报馆后,回到家乡余杭以养蚕为业了其残生。(樊斌)

(责编:杨丽娜(实习)、孙琳)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