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列宁晚年思想的精华

王学东
2013年01月28日15:28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列宁后期重要著作与理论创新》,俞敏、李小珊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最近出版的《列宁后期重要著作与理论创新》对列宁后期的重要著作进行了再解读,是深入研究列宁后期思想及理论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

  关于“非常时期列宁思想体系中的常态性、合理性内容”

  “非常时期”指1918年至1920年间苏俄的发展时期,包括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即建立和巩固政权时期,以及国内战争时期。在此期间,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迫于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大力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即一系列带有强制性的经济政治政策。因此,学术界对这一时期列宁的思想和理论多持批评的意见。作者力图发现和阐述这一时期列宁思想体系中的常态性、合理性内容,而这些内容从前往往被学界有意无意地轻视或忽视。在书中,作者提出,“非常时期列宁思想体系中的常态性、合理性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以“合乎人情的方式”征收粮食的思想。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措施的主要内容,也是学术界批评较多的事件。可是人们大都忽视了,列宁当时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即以“合乎人情的方式”征收粮食。例如他曾经指出,必须征收到一定数量的粮食,使非农业人口“不致饿死”;必须用工业品换取农民的粮食,保障贫苦农民生存的权利;在征粮过程中不得使用暴力手段,并且要肃清队伍中的“坏分子”,以保证征粮工作健康地进行。

  二是利用旧的“文化遗产”的思想。1918年春,苏俄开始了整顿社会秩序和生产秩序的工作。为摆脱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它必须迅速恢复生产,增强国力,防止帝国主义国家发动侵略战争。为进行国内战争,前线需要大量的战争物资。这一切使得恢复生产和发展生产成为十分重要的、紧迫的任务。可是,苏俄工人和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既不能有效地参与对国家经济工作的管理,也不能利用新技术和新机器进行生产。鉴于此,列宁提出,无产阶级必须利用旧社会的“文化遗产”。这里所谓的“文化遗产”包括:旧社会过来的专家、旧的合作社和德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列宁说,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利用非社会主义力量制造的材料,不然则不能建成社会主义。

  三是实行“适度妥协”的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础上,列宁对“妥协”做出两种不同的解释,并提出“为客观条件所迫而做出的妥协”是一种可以接受的适度妥协。他说,适度的妥协有利于调整和积蓄革命力量,巩固阵地,发展无产阶级事业。在实践中,列宁坚持灵活运用这一原则。在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过程中,对德国帝国主义适度妥协;在制定土地政策,实施“土地社会化”政策的过程中,对社会革命党和农民适度妥协;在巩固工农联盟的过程中,对中农适度妥协。

(责编:孙琳、王新玲)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