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从浙江实际出发指导浙江建设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解放前,国民党党、政、军基础比较强。解放后,浙江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处于重要的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很重视浙江,特别是周恩来,他非常关心浙江,从浙江的实际出发,指导建设浙江。
周恩来认为搞好浙江经济的关键,在于搞好农业,重要的是要解决水利和肥料问题。他提出浙江人均半亩水田,达到一人一天一斤粮,就要做到旱涝保收,兴修水利,提倡养猪,种植绿肥。
为了保证浙江工农业生产更好地发展,周恩来亲自批准浙江兴建新安江、富春江水电工程。1959年4月,周恩来还视察了正在兴建的新安江水电站并亲笔题词:“为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和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的胜利建设而欢呼!”同时,又要求浙江用自己的钱,依靠和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小水电。这一切都深深凝聚着周恩来对浙江建设发展和人民至微至深的关怀。
周恩来要求浙江省领导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抓农业时,要注意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在抓肥料和发展畜牧业方面,周恩来既支持浙江搞衢州、温州、湖州、杭州、桐乡等大中型化肥厂,又鼓励浙江发动群众养猪种绿肥,提倡一亩地一头猪,发展畜牧不全用粮食,大种革命草、水葫芦,种好苜蓿、草籽。
有一次,霍士廉副省长陪周恩来去绍兴鉴湖,渔民反映缺乏鱼饲料。后来周恩来到了上海、江苏,也反映饲料买不到,太湖鱼少了。他很关心这件事。给浙江打电话,亲自批给浙江一部分粮食,解决鱼饲料问题。还有一次,周恩来到余杭县调查,他走进一个村庄后,看了好几家农户的猪圈和粪池,找了七八位农民座谈,算养猪是否有利的具体账,鼓励和调动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他说猪浑身都是宝,要发挥养猪积肥、吃肉和利用皮、毛的综合效益。他对养猪生产非常精通,账算得十分仔细精确,使大家心悦诚服。在周恩来亲自指示和具体帮助下,浙江的养猪事业发展很快,一度达到三人两头猪。
杭州梅家坞是周恩来去得最多的地方,他十分关心梅家坞的茶叶生产,关心茶乡建设。每次到梅家坞,周恩来都要叮嘱合作社干部:能种茶的地方尽量种茶,但要兼顾树林;宜养林的地方要养林。1958年1月的一天,周恩来亲自到梅家坞召集合作社的干部和茶叶技术员开座谈会,了解生产和建设情况,帮助梅家坞规划发展蓝图。周恩来对梅家坞的生产和建设谈了许多具体的看法。他说:梅家坞应以茶叶为主,发展多种经营;农村要发展家庭畜牧业,要把家庭养猪和集体养猪结合起来;要关心社员生活,改善住宅,规划村庄;要办好学校,改善一系列福利措施;要勤俭办社,勤俭持家;茶园要向电气化、机械化发展;要搞好卫生工作。这次座谈会整整开了4个多小时。会后,梅家坞人把周恩来的谈话要点整理为12条,并根据这12条来规划和发展梅家坞。
1957年12月17日,周恩来到浙江省农科所视察。他仔细看完每个实验室后,顾不上休息和吃中饭,又来到了省农科所的试验农场,他要亲自看看双轮双铧犁在南方的使用情况。双轮双铧犁是从国外引进的农机具,原本是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作的负担。但这种双轮双铧犁适合北方旱地使用,所以推广很快,在以水田为主的南方却推广不开,使得大量产品积压起来。因此,1956年5月和7月,周恩来曾两次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双轮双铧犁的问题。同样,浙江省也对推广使用双轮双铧犁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所以周恩来要亲自到田头看一看,双轮双铧犁在南方到底能否推广。浙江省农科所根据浙江以水田为主的实际,对双轮双铧犁进行了改进,比旧式木犁提高工效两倍多。周恩来听了很高兴,又详细询问了改进后的双轮双铧犁有哪些优点,还存在着什么问题?使用面积多少?农场里还有哪些新式农具?农场工人们是否都愿意使用等等问题。回到杭州驻地后,他向正在杭州召开六省市党委第一书记会议的毛泽东主席汇报了浙江省农科所大胆改进双轮双铧犁的事,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1958年1月5日,毛泽东亲临省农科所观看双轮双铧犁的操作表演,并亲自扶犁耕田,试用了这台改进的农具。
周恩来作风民主,坚持实事求是,鼓励讲真话。周恩来常对浙江的领导说:我们与群众隔了几层,情况了解不多,不给我们讲真话,我们更不了解下情,就会瞎指挥。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有位领导到浙江,见庄稼长得不错,而产量报得比毗邻省低,便批评浙江右倾。华东几省在上海开会,上海局的领导也说浙江粮食产量报低了。为了摸清情况,浙江省领导专门到下面作了调查,然后向周恩来汇报,认为浙江粮食产量统计数字基本可靠。周恩来听后,认为浙江坚持实事求是,鼓励浙江写个报告给上海局。后来中央批转了这个报告,指示各地在调查统计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
“发展生产必须依靠人才,教育是立国之本,经济发展最终要靠科技,农民要有文化。”周恩来经常对浙江省领导强调这种因果关系。他还说:“浙江是文物之邦,一定要发挥这个优势。”他对浙江的文教科技事业极为关怀,支持和亲自批准把浙江大学改建成为全国重点综合性的理工大学,批准新建杭州大学,为浙江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
在周恩来的悉心指导下,浙江的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较快,也创造了许多被毛泽东、党中央推向全国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