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是家喻户晓的精神偶像,以热爱祖国、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高尚品德为内涵的雷锋精神如一把火炬,照亮并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适逢毛泽东为雷锋题词50周年之际,人们以各种艺术形式缅怀、歌颂这位党和人民的优秀战士,电影《青春雷锋》便是文艺工作者献上的一份挚诚心意。该片3月4日刚在全国公映,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呈现既熟悉又陌生的雷锋
“在电影中既要拍出大家都知道的雷锋,又要拍出大家不知道的雷锋,对我们是一个考验。”《青春雷锋》导演刘一君曾直言。的确,雷锋作为上世纪60年代的典型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的事迹被无数次搬上银幕和舞台,在各种艺术作品中进行了多角度的诠释。面对这样一个经典题材、经典形象,电影人又该如何进行人物塑造,才能达到既吸引观众、又展现时代主题的效果呢?
“《青春雷锋》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雷锋形象,做到了对雷锋形象的经典延续和新颖塑造。”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一语中的。他指出,影片为雷锋的形象增添了更多的青春元素,阳光向上、积极励志,一下子拉近了年轻观众与主人公的心理距离。
影片赋予雷锋一种清澈、透明的性格特质,而正是这种人格魅力把雷锋还原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正如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赵葆华所说:“电影中的雷锋有情有义,有欢乐,也有忧伤,有失落,更有向往,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