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前8小时才穿上新军装
1959年12月9日,雷锋在辽阳弓长岭《矿报》上发表了《我决心应召》,表达了积极要求参军入伍的坚定决心。但是,雷锋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也不足55公斤。可以说,雷锋并不符合征兵条件。
但是,雷锋是一个优秀的青年人,负责征兵的同志也想把雷锋吸收进军队。当时,辽阳市兵役局余新元政委送雷锋到新兵大队,当“便衣通信员”。接兵参谋戴明章又向上级请示,终于,在登车出发前8小时,雷锋穿上了新军装。
乔安山与雷锋同时从鞍钢参军入伍。与雷锋热情高涨地希望入伍相比,乔安山对参军并不十分主动。原来,当时鞍钢的工资较高,雷锋和乔安山马上都要涨工资,如果选择当兵,每月的津贴只有6元钱。乔安山家境贫寒,家中的父母体弱多病,乔安山很是为难。
不过,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乔安山也毅然选择了参军。在当时,能放弃高薪作出这个决定,的确很不一般。入伍后,雷锋和乔安山被分到了同一个班、同一台车,成为亲密无间的战友。在生活上,雷锋经常帮助乔安山,并给他家偷偷寄钱。乔安山没上过学,雷锋一有空就教他识字、写信、读书。
保存在抚顺雷锋纪念馆的一张照片就记录了雷锋教乔安山学毛选的场面。那是一个休息日,当时其他人都在休息,为了不受影响,雷锋就带着乔安山来到车上学习。当时,沈阳军区的宣传干事张峻正好来采风,于是就拍下了这张照片。
80后记者读雷锋
照片是会说话的历史,它比文字描述更真实。
从这些弥足珍贵的老照片中,我们看到了雷锋的一举一动。有人说过,“老百姓这么多年能够久学不衰,就是因为雷锋的行为老百姓都可以学,他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都是做一些小事,老百姓都能学得来。”也正因为如此,即便在生活中接受那些细微的帮助时,人们会亲切地说一句,“我遇到了活雷锋!”
今天,雷锋的相关新闻已经填满了各大媒体的主要版面,虽然,雷锋的纪念日3月5日只有24小时,但学雷锋绝不仅仅在这24小时里,这天是个标志,我们充分重视它、纪念它,在这一天集中地为人民服务,是为了能够唤醒更多的爱心,也让更多人感受关爱与被关爱的幸福。(陈坦 王琪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