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走近中共六大:代表如何在白色恐怖下赶赴莫斯科?

李颖
2013年03月28日09:23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共产国际片面强调“指导机关之工人化”对六大有何不良影响?

在六大上,工人出身的不太优秀的向忠发当选为党的最高领导人,这是遵循联共(布)、共产国际过分强调“领导干部工人化”的“唯成分”论错误指导的结果。

大革命失败后,联共(布)、共产国际总结经验教训,认为大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违背共产国际的指示,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而中共中央之所以犯严重错误,一个重要原因是党的领导人都是知识分子,领导机构中的工人成分太少。共产国际认为,工人革命是坚决的,而知识分子脱离实际,政治立场不坚定,左右摇摆。大革命失败后,八七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右倾错误,但紧接着又犯了“左”倾盲动错误。这一时期临时中央负责人瞿秋白又是大知识分子,新中央的成员李维汉、周恩来、蔡和森、张国焘、李立三等人几乎都是知识分子。这更加强化了共产国际对知识分子的偏见。

与此同时,在中共党内也逐渐形成了一种轻视、反对知识分子的倾向,把“党的无产阶级化”、“干部工人化”和“党的领导机关工人化”作为党的组织建设的方针。周恩来分析指出:“在‘八七’会议后,就把与机会主义作斗争看成了简单的人事撤换,这种形式主义影响到后来关于领导机关的工人化,把工人干部当作偶像,对知识分子干部不分别看待。”

中共六大是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决定准备召开的。11月,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关于第六次全党代表大会之决议》,六大进入实际准备阶段。该决议规定了六大代表的选举办法,包括“各省党部选派代表以500党员选出一代表为标准,500人以下的党部,亦得选一有表决权的代表;无表决权的代表各省党部亦得选派,但必得中央的同意”,“出席大会代表必须入党一年以上的方能当选”等。

到了1928年3月底,共产国际来电同意六大在莫斯科召开,这样,开会地点才最后确定下来。但由于当时环境十分险恶,加上时间仓促,4月份代表就得启程,而这时多数省份还没有选出代表,因此来不及按照原选举办法进行选举。

3月15日和4月2日,中央临时政治局两次开会讨论六大代表名额的分配和代表人选问题,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意见。共产国际提出代表人数应为100至110人。根据这个总人数,会议决定党员多的省份和大省,每500名党员选派1名代表,各省青年团出席人数为广东、江西、湖南、江苏、顺直等省各2人,河南、山东、陕西、四川、福建、浙江、满洲等省各1人。会后,正式发出通告给各省,进行代表的推举。而据李维汉回忆,“除了广东、河南等省的代表是开会选出来的,其余大多数是中央指定的。”

正如周恩来后来总结的,确定六大代表人选的工作是有缺点的,主要有两条:一是太重视工人成分。工人代表要占多数,这是可以的。但是,大革命中工人干部牺牲很多,有些做实际工作的领导同志又调不出来,所以很多是从支部中找来的代表。大革命后,支部负责人都是新的,老的都牺牲或离开了,所以许多人是很弱的,经过大革命锻炼的人不多。二是没有把当时有革命经验的干部集中起来参加六大。如果多去一些做实际工作的同志就可以多反映一些实际问题和意见。但当时觉得国内工作更重要,许多同志就没有去。

六大代表的推选太重视工人成分,六大中央委员会的选举同样如此。布哈林在中共六大上特别强调指出:“向忠发同志,他不是知识分子,是个工人;不是机会主义者,是个革命者。”周恩来说:“布哈林在大会上作报告骂张国焘和瞿秋白同志,说他们是大知识分子,要让工人干部来代替他们”,“他这话在当时和以后影响都非常不好”。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米夫始终参与六大并贯彻共产国际的意见,他也极力吹捧工人出身的向忠发。另外,向忠发在大革命时期领导武汉工人运动,作出了一定成绩,并且在1927年秋至1928年上半年在苏联期间的工作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认可。这样,共产国际提出工人出身的向忠发做党的最高领导人,也自然毫无阻力地被全党接受了。

(责编:杨丽娜(实习)、孙琳)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