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半个多世纪的守望——活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库里申科

2013年03月28日09:5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库里申科之歌

这条大江从我家乡流过,

就在这里库里申科壮烈牺牲,为了赞颂这永恒不朽的生命,江水日夜唱着中苏友好的歌。他象一道闪电掠过天空,

他象一声雷鸣响入江中。

江水把它在这里漩起的花圈,虔诚地向库里申科奉献;

两岸山岩苍翠的松柏,

肃立着为他崇高的灵魂静默;每个人从这里都肃然低回,庄严的敬爱漫透这片江水……这条大江从我家乡流过,

感激地仰望着十月革命的圣火,永记着为中国战斗过的库里申科,江水日夜唱着中苏友好的歌。

这首诗,是一首歌,一首永不泯灭的歌。这首诗写于1957年10月,由民盟重庆万州盟员、诗人、散文家、文学翻译家、西南大学教授、重庆文联和作协原主席方敬先生创作,吟诵大江南北,传遍五洲四湖。

历史的丰碑

1951年春天,万州人民募捐数万元购买了一架飞机,命名为“库里申科”号,飞赴朝鲜前线作战。

1958年7月7日,万州人民又新建了库里申科烈士墓。墓前碑文正面为“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国人民而英勇牺牲的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格里戈利·阿基莫维奇·库里申科之墓”。碑背面为与正面内容相同的俄文。他的事迹在重庆、在全中国、在全世界广为传诵。

寻亲《等着我》

1958年10月8日,库里申科的女儿英娜和母亲来到万州,给“失踪”了近20年的父亲扫墓。

据《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载:英娜从1958年10月来万州为父亲扫墓后,又过了31年,1989年,英娜又带着女儿别列谢多娃参加了万州区对外友协举行的库里申科牺牲50周年纪念活动。当年21岁的大学生,如今已52岁了,是苏联度量衡学院的主导工程师,两个孩子的母亲。“感谢热情的万县市人民将我父亲的墓园修整得这么完好。我们俄语中有一句成语叫‘谁也不会忘记’。”带着31年的风霜和感怀,带着31年的思恋和感激,英娜满含激情又站在父亲的墓前,哽咽着发表了十分动人的讲话。

英娜的女儿接着母亲的话说:“我对中国的同志表示无限的感谢!我代表苏联的第三代,向中国的人民表示感谢!我希望我们两国人民的后代,能像老一辈那样,都要记住那些为革命献身的烈士的名字,为两国人民的友谊,为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巩固作出努力,让中俄两国的友谊万古长青!”

2009年9月14日,库里申科以“为中国抗战而牺牲的苏联勇士”,荣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称号。2010年12月,在中俄大型跨国公益寻亲节目《等着我》中,库里申科的外孙谢尔盖·古什涅廖夫说:“我去过万州,看到外公的墓碑被保存得如此好,我非常感动,感谢你们还记得那段历史。”

半个多世纪前,一批小树苗跟随库里申科的安葬而种下。如今,这里已经绿树成荫。(赵宾)

(责编:杨丽娜(实习)、孙琳)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