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9年9月24日,卢作孚在汉口航政局改良木船试航典礼上发表演讲。

1946年民生公司在加拿大订购的虎门号轮船。新中国成立后,在卢作孚的指挥下,民生公司滞留在港的17艘船舶驶回大陆。

卢作孚先生遗墨
卢作孚(1893—1952),重庆市合川人,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毕生致力于探索救国强国之路,在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都曾作出巨大贡献。毛泽东称赞他是“发展中国民族工业不能忘记的四位实业界人士之一”。
创办民生公司,发展民族航运业,探索实业强国之路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的条款,在长江上触目只见外国旗,难得一见中国旗,令国人深感屈辱。1925年,卢作孚邀约友人,集资创办民生公司,积极投入以经济实力夺回内河航运权的爱国斗争。公司成立之初,整个家当只有一艘载重吨位为70吨的小轮船,卢作孚就定下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公司宗旨,展现了卢作孚的强国宏愿。当时,长江上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不多的几家中国轮船公司濒临破产,卢作孚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方针,在从未行驶过轮船的嘉陵江开辟新航线,并在管理上大胆改革,使公司站稳了脚跟,并将航线从嘉陵江发展到了长江。从1930年开始,为了抵制外国轮船公司对长江上游航运的垄断,民生公司发起了“化零为整”运动,以其诚信和威望,先后合并和收买了大批中外轮船,到1935年,统一了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逐出了长江上游。到1949年,民生公司已拥有员工9000余人,江海船舶148艘,在长江沿线和内地沿海各港口及台湾、香港、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分支机构。
经过20多年拼搏,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最有影响的一家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共两党协商改组政府,卢作孚是国共双方一致赞同的实业部长唯一候选人。后来的“世界船王”包玉刚曾说过:“如果卢作孚健在,就不会有我今天的包玉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