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邓小平晚年思考的几个问题

■ 尹广泰
2013年04月16日08:3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是他晚年论述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从1990年4月到1993年9月,在不同场合发表的谈话中,邓小平谈及分配问题就有6次。他直面两极分化的出现,指出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有预见性地提出公平分配、共同致富将会成为中国将来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1990年12月,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4页。)1993年9月,面对日益凸显的收入分配差距,邓小平在与弟弟邓垦的谈话中阐述了自己的担心与思考,他说:“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第1364页。) 他坦言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的问题还困难。强调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他进一步认识到,即使是经济建设搞好了,还会出现一些其他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同样会危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

邓小平晚年之所以把“共同富裕”作为思考的重点,是因为这是他毕生的追求和理想。与强调公有制主体地位一样,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他一再强调这个问题,提醒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要正视并在适当的时候着手解决,正确把握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意义非常明确。其一,如果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失败或变质的社会主义。这不仅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能否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的成败。他说,“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9页。),“如果仅仅是少数人富有,那就会落到资本主义去了”(参见《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第1356—1357页。)。生产资料由谁占有,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的不同地位和在劳动产品中所占的不同份额,它决定人们在整个社会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和阶级势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涵,贫富分化严重就会导致社会性质发生相反的变化。在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根本的制度保证,因此不能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第1317页。)。其二,如果不能实现共同富裕,最终也搞不成什么社会主义。因为贫富分化必然导致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势必冲击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所必需的社会稳定局面。邓小平告诫我们:“中国有十一亿人口,如果十分之一富裕,就是一亿多人富裕,相应地有九亿多人摆脱不了贫困,就不能不革命啊!”(《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第1317页。)他指贫富分化会引发革命是极而言之,是根据历史经验提出的。历史上的农民战争和我们党领导的革命从社会根源上来说,都是由于出现了贫富极为不均、社会极为不公而引发的。近些年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虽然是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出现的,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如果贫富分化的现象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和解决,就可能出乱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就会大打折扣。因此,邓小平强调:“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第1364页。)

邓小平对于解决贫富分化问题提出过设想和时间表,比如先富带后富、“两个大局”、“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4页。)、对口支援、合理公平分配,他还说:“中国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一定要考虑分配问题。”(《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第1356页。)“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4页。)。同时,他深知这个问题的解决并非易事。他在会见外宾时就说,“要我们所制定的每项政策都能照顾到各个方面,是不可能的”(参见《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第1266页。),“我们的政策应该是既不能鼓励懒汉,又不能造成打‘内仗’”(参见《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第1357页。)。

现实证明,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正确的。“先富”是邓小平发展思路的一个部分、一个步骤,“共富”才是全部内容和最终目标。贫富差距决不是由“先富”造成的,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现象是难以避免的。正是因为预见了这个问题,邓小平才一直思考和探索缩小贫富差距的途径,把“共同富裕”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他的这一认识对今天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如何看待不断加大的贫富差距,怎样把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与初级阶段的实际状况联系起来,怎样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逐步消除贫富分化,这是我们正在面对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既要破除平均主义,不走普遍贫穷的老路,实现分阶段、分区域的发展,又要避免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