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李大钊与哈尔滨:红色交通线的开创者

王艳萍
2013年04月18日13:33   来源:黑龙江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经哈尔滨赴苏出席共产国际“五大”

1924年6月11日,共产国际五大中共代表团赴苏联参加会议,担任团长的李大钊,决定分别出发,在哈尔滨集合。李大钊到哈尔滨后,先要到杨扶青在哈尔滨的分公司拿到款项,又要等候代表们陆续到达,便在乐亭老乡王芳田开设的宏昌茂杂货店中居住。这是李大钊堂兄李祥年(瑞景)安排的。

王芳田是李祥年的结拜弟兄,李大钊在宏昌茂杂货店安全可靠,白天外出办事会晤友人,晚上与王芳田等亲切交谈,介绍在广州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等。期间,李大钊特意和李祥年(瑞景)一起探望邓洁民创办的东华学校校址。

三天后,代表们均已到达哈尔滨,李大钊等乘火车经满洲里过境赴苏,参加了6月17日至7月8日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会后李大钊被任命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中国革命形势巨变,李大钊奉命回国。途中经过哈尔滨,又住在宏昌茂杂货店。李大钊介绍了苏联的情况。据王芳田回忆:李大钊头戴一顶八角工人帽,身穿黑灰色的旧西装,脚下穿一双旧皮鞋,平易近人,没有半点教授的架子。讲起在苏联的情况时说,那里的工农当家做了主人,中国革命非走苏联的路不可。临走时,李大钊送给王芳田6枚带有列宁头像和锤头、镰刀的苏联建国银币留作纪念。

  哈尔滨党组织壮大发展

1923年年底,陈为人和李震瀛的革命活动被哈尔滨反动当局注意,二人被迫转移离开哈尔滨后,留在哈尔滨的党团员陈晦生、彭守朴、张昭德、马新吾(马万录)、刘天佑等仍坚持活动,但处于涣散状态。1925年,从苏联学习回国的吴丽石,也被李大钊派到哈尔滨从事建党工作,他首先将5名党团员组成小组,开展活动。深入中东路总厂机务段,发展青年工人张有仁、姜文洲等入党。成立了三十六棚党支部。并根据李大钊指示,创办《哈尔滨日报》。11月,成立中共哈尔滨特支,吴丽石为书记。1926年1月,建立了中东铁路工人党支部。依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改组哈尔滨特支为中共北满地方委员会(哈尔滨地委),负责领导长春以北、哈尔滨和中东铁路沿线各地的党团组建工作。

1926年初,李大钊指派楚图南、海涛、苏子元、何安仁相继到哈尔滨工作,与吴丽石接上关系,并落实李大钊的指示:努力在青年学生和教职员工中进行广泛接触,传播革命思想,开展工作,成立 “学生会”、“读书会”、“文艺会”,演出进步戏剧,讲解“五四”运动新文化思想,以深厚牢固的群众基础建立坚固的党组织。

1926年底,北满地委已建立有“地包”工人支部、三十六棚工人支部、大学生支部、皮鞋工人支部、警察支部、道外混合支部;中东铁路沿线有双城、安达、长春、吉林、牡丹江、横道河子等6个支部。此外,穆棱、昂昂溪、绥芬河等地也发展有党员。北满地委有党员130人,党组织成为群众运动的领导核心。

如同中共中央《李大钊烈士碑文》所说“在他领导下,北方党组织派出许多同志在冀、鲁、豫、晋、陕、内蒙和东北的广大地区开展了党、团工作”,较早地建立了各地的党组织。哈尔滨党团组织的建立是北方地区建党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大钊领导建立的北方地区党组织,对掀起北方地区大革命高潮,土地革命运动以及后来的抗日运动的兴起,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和领导作用。

红色交通线,是指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经由中东铁路往来于苏俄的交通路线。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以老同学邓洁民在哈尔滨创办的东华学校为据点,以哈尔滨为中枢,最早建立起这条红色交通线。

(责编:常雪梅、孙琳)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