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李岚清:热爱生活的时尚老人 8个字解密退休生活

2013年05月08日15: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历时8年,《李岚清音乐笔谈》终成正果

2005年4月20日,一则消息在浙江大学迅速传开:李岚清同志今天要来浙江大学讲演了!

李岚清那次到浙江大学不是以领导的身份来考察工作的,而是以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公民”和“一位音乐爱好者”的身份到浙江大学开设题为《音乐·艺术·人生》讲座的。那天,前来听讲座的1200多名师生代表,起立为李岚清鼓掌表示欢迎。

“你知道中国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行路难》是谁谱写的?是我国‘地质之父’李四光;你知道中国的‘两弹元勋’和‘航天之父’钱学森早年曾写过一本科学与音乐艺术的书吗?书名叫《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你知道‘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什么业余爱好吗?你别看他像个农民,他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好,他还公开表演过;世界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小提琴家,‘量子论专家’普朗克是钢琴家,他俩还同台演奏过……”听着李岚清的讲座,现场不时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李岚清的讲座采用了多媒体结合的办法,将钢琴、手提电脑、投影仪、小银幕都用上了,并用字幕、图片、声光等手段进行演示,引人入胜。

退休后这几年,李老先后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许多高等学府作过类似的讲演,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成为广大师生崇敬的“音乐爱好者之星。”

正是基于对音乐的热爱,他很早就萌发了一个愿望:有朝一日,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写一本普及性的书,以期更有利于广大读者对欧洲经典音乐的理解。他觉得,在音乐知识传播方面,音乐家们做了许多工作,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他们写的书比较深奥,普通读者不易看懂,难以引发他们对欧洲经典音乐的兴趣。

为此,李岚清在多年分管文化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结合工作需要和个人兴趣,在学习有关音乐方面知识的同时,李岚清注意收集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仅图片就有上万张,还做了部分笔记。但因为当时工作忙,无暇整理、完善。在离开工作岗位并写完第二本书《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以后,他开始了《李岚清音乐笔谈》一书的写作。算下来,完成这一过程历时整整8年。

这部35万字的《李岚清音乐笔谈》,由音乐家传略、作者札记、作品选介、音乐常识与名词解释几部分组成,以亲切朴素的叙述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50位欧洲经典音乐大师的心路历程,展示了欧洲经典音乐300年的历史。

在写书的日子里,李岚清一般是凌晨4时左右起床,一直伏案工作到7时,再开始锻炼、吃早餐。他的很多文思就产生于凌晨这一段黄金时间。

李岚清谦虚地说:“我写的只是一本普及音乐的‘小人书’,只想把你们带到音乐殿堂的门口,让你们往里面看一看。如果读者因此对音乐产生了兴趣,我就非常欣慰了。”更令人感佩的是,他把《李岚清音乐笔谈》和之前的《李岚清教育访谈录》的稿费,全部捐献给了教育事业。

(摘自2009年第7期 《名人传记》)

(责编:王新玲、孙琳)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