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1943,天灾掩盖惊天人祸——揭秘鲁西细菌战大惨案

2013年06月03日14:33   来源:大众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侵华日军在鲁西活动时印刷的出版物

◤临清发现的侵华日军遗留的铜壶

70年前夏秋之交,久旱的鲁西地区大雨倾盆。

朝夕间,卫河、漳河、滏阳河、滹沱河等河流水位暴涨,四条河流同时决口,淹没了卫河流域附近临清等地962平方公里的农田和村庄。洪水肆虐后,霍乱疫情随之席卷而来,腐尸遍地,白骨挡路。鲁西大地一片哀号!

1943年这场大灾难,造成24个县的42.76万中国平民死亡。殊不知,老人口中述说不尽的天灾,事实上是侵华日军策划的一场惊天阴谋。在天灾的掩盖下,数十万无辜生命暴露于日军细菌战的无形战场,在痛苦挣扎中甚至没有发觉。这是日军侵华细菌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铜壶、棉帽为历史留下线索

近日,在临清一张姓农民家里,发现一个侵华日军遗留的古旧铜壶。

壶身为军绿色,整体呈扁方形,壶高约15厘米、宽约13厘米、厚约7厘米;圆柱形壶嘴两侧是弧形双系,高约2厘米、直径约2.5厘米。

这只古旧铜壶有三个奇异的地方,一处是壶顶上有“化工”字样。68岁的张大爷手指铜壶顶部,那里清晰地刻着一个长约1厘米、宽约0.5厘米的方形印章。另一个奇异之处在铜壶的腰部,是一个印有“秘密”二字的印章。该印章为红色印油或红漆印制,字迹清晰完整。最后一处则在铜壶的底部,有阳刻的“昭和14”和阴刻的“彐43935”字样,颜色与铜壶的整体颜色浑然一体。

据张大爷回忆,该铜壶是他爷爷于解放前在卫河边上捡到的。当时,出于好奇,爷爷将它带回家中,一直存放在卧房的角落,无意间保留至今。张大爷还提供了爷爷早年捡拾到的一个侵华日军遗留的绿色军用棉帽。这只军帽外层布料是条纹清晰的粗厚棉布,内里棉布松软轻薄、条纹细腻,并印有约2厘米长、1厘米宽的浅红色“日本”印章。

“在日军制造霍乱的70年后,铜壶和军帽能得以重现天日,有极其宝贵的物证及科研价值。”聊城市博物馆的刘保哲证实,铜壶和棉帽确为日本侵华战争的真实遗留物证。

刘保哲说,1943年夏末秋初,侵华日军曾挖开临清卫河大堤,造成河水泛滥,并往河中投放霍乱菌,在鲁西北制造了一次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战。

“卫生防疫”实为细菌战幌子

提到细菌战,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关东军的731部队。而发生在鲁西的细菌战,其实出自一支在山东的731部队。细菌部队被称为“防疫给水部”,名义上打着“卫生防疫”的幌子,实则,暗地里干着细菌制造勾当。

1943年,731部队组建者石井四郎提出了“准备使用大量细菌武器”先发制人的主张。深藏毒辣的细菌战阴谋,悄然启动。日军将地点选定在鲁西地区的卫河流域。

之所以选定在鲁西发动细菌战,临清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琳介绍:“卫河发源于河南中部,流经河南、山东、河北,最后在天津并入大运河。我们所说的卫河流域,是以馆陶、临清为中心的鲁西地区。日军之所以选择在卫河流域发动细菌战是因为卫河作为山东、冀中、冀南、太行山解放区的重要连接点,极具战略地位。”

除了这里战略位置重要外,还有诸多因素。由于卫河河床高于地面,汛期决堤放水,利用洪水可迅速传播霍乱菌;其次是以水代兵,水淹冀鲁豫边区和冀南根据地,可“把其中的八路军和农民一举消灭掉”;另外,卫河水位上涨,严重威胁着日军控制的津浦铁路和后方重要军事基地德州的安全。而津浦路是日军的生命线,“博山、淄川、华丰、新泰的煤,金岭镇的铁,南定的铝矾土和油母页岩等地下资源,以及号称“谷仓”的山东省的农产品,向日本本土和伪满运送,都离不开津浦线。将卫河决堤把水放于地势低洼的左岸,既能保住津浦线,又能保住德州。据战后战俘交待,实施细菌战还有两个目的:一是检验日军大部队在霍乱盛行区行军、作战的防疫力和持久力,用他们细菌战的术语说,是进行“抵制试验”;二是检验霍乱杀伤能力,为进攻苏联以及使用生物武器作演习和准备。

1943年8月21日,已经持续几年干旱的鲁西地区突降大雨。接连数日的大雨使得卫河流域河水暴涨,一场天大的阴谋,正随着水位的暴涨渐渐逼近。

日军准备乘机发动预谋已久的细菌战。8月下旬开始,趁着鲁西普降大雨河水暴涨的时机,第五十九师团师团长细川忠康命令日军航空兵、步骑兵将卫河、漳河、滏阳河、滹沱河等河流决堤放水。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