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位也是7 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最年长的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是浙江绍兴人,1945年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曾做过16 年的技术工作,并先后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负责人,烟台市长及青岛市长、市委书记,上世纪80 年代中期,作为烟台市市长,俞正声在中国率先写下的房改第一笔,成为一项有标志性的改革突破。在青岛工作期间,他也因此得到了“品牌市长”的美誉。后担任建设部部长,湖北省委书记,2007 年起担任上海市委书记。自2002 年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任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67 岁的俞正声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进入中共最高领导层。“多做实事,多解决问题,不求波澜壮阔,但求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是俞正声的从政信条。
11 月20 日,上海召开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俞正声正式卸任上海市委书记。他主政上海的五年,正值这座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进入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长期扮演中国经济增长火车头角色的上海经济面临新的挑战。持续时间长达半年的上海世博会,吸引了7 300 多万人次参观,最高峰日突破103 万人次,屡创纪录的上海世博会,最终兑现了“成功、精彩、难忘”的承诺。
在建设部部长任内,他把建设部的第一中心工作定为“抓质量”,他曾语重心长地说“再不把质量问题放在第一的位置上来研究,采取坚决的态度来对待,我们会有负于人民的”。在湖北,俞正声大力发展武汉城市圈、壮大县域经济,这“两大抓手”成为湖北发展的重要战略。
俞正声讲话往往不用稿子,调研不喜欢听汇报,而是自己直接提问。朴实的用语也是他的讲话风格。轻车简从的调研考察也是俞正声的一种工作方式。“他经常不按既定路线走。”有一次,俞正声到黄浦区调研,直接让司机把车开到高楼大厦的背后,走进棚户区,走进挂满塑料袋接雨的居民家中。回来后,实现400 万平米二级以下旧里改造工程进一步加快。
听实实在在的声音,做实实在在的事,在市民眼中,俞正声随和没架子,座车不设特殊号牌,外出时要求警车在后尾随不扰民,走在路上和环卫女工、游客随意攀谈,很多老百姓喜欢叫他“老俞”。他的父母亲都曾担任新中国省部级领导。在谈及家庭对自己的影响时,俞正声说:“他们就是希望我们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要有特权,不要谋求特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最广泛地凝聚包括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12 月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会见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与会代表,并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这样致贺词。
|